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方法。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化的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巴氏指数”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促进功能恢复,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ICU住院的急性脑出血危重症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5例。3组患者均接受ICU常规护理,实验组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实验组2在实验组1的基础上加用弹力带固定。采用超声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新发下肢DVT、下肢DVT的大小和位置,观察可能与血栓发生相关的凝血指标(如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结果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血栓发生率、近端血栓发生率、直径>7 mm的血栓发生率、多发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ICU脑出血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所进行对比实验的对象均为ICU所收治的重症患者,随机选取144例,在对比前展开分组,分组方式为奇偶数法,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各72例患者,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与此同时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更能够切实提升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切实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节护理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当前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护理干预措施也更加多样化,细节护理是当前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目的是分析其护理效果,将10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就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和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而护理后和对照组之间出现了较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情绪状态发现差异较小(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存在较大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0%和82.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同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发现,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差异较大(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6.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为其采取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对患者来说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在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麻醉苏醒室收治的手术麻醉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奇偶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敏感指标的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延迟苏醒率、非计划二次插管率、低体温率、非计划转入ICU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护理敏感指标应用于麻醉苏醒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理指标检查情况,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护理质量优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术后出血量和出院功能转归的影响,评价早期系统化康复在初次单侧TKA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TKA患者103例根据康复意愿,分为试验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接受骨科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接受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和出院当天比较2组患者术后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同时分别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视觉模拟量表(VAS)、肢体围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步行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术后,试验组的出血总量、引流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高隐性出血例数和低隐性出血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及出院当天试验组术侧膝关节的AROM、TUGT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试验组的VAS评分为(3.06±0.94)分,与对照组(3.73±1.3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93±1.23)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43±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系统康复干预不会增加TKA术后的出血量,但可明显促进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重症护理,实验组利用超声技术进行护理操作。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和置管成功后并发症概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项血管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95.00%均高于对照组成功率77.50%;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的概率为2.50%,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25.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应用能够提高血管穿刺的精准性,提高一次性血管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对重症护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有巨大助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临床教学路径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到2018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学习的72名护理带教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6名实习生。对照组运用传统带教方式教学,观察组运用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以及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运用临床教学路径教学的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92.48±3.64)和技能操作成绩(97.25±2.85)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对学习方法有效(97.22%)、学习内容充实实用(97.22%)以及学习效果好(94.44%)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护理实习生,运用临床教学路径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入院时及出院6个月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F-36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后6个月时,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各项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