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固定术后背侧关节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创伤骨科自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采用单纯掌侧钢板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使用Mimics 20.0软件对患者术前CT进行三维重建,筛选出伴背侧关节骨块的患者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23~78岁,平均53.4岁;桡骨远端AO分型:C1型17例,C2型22例,C3型27例。根据术后第2天及门诊随访X线结果判定背侧关节骨块的移位情况,13例移位>2 mm为移位组,其余53例为未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以及背侧骨块的解剖数据(术前总移位距离、横向宽度、纵向宽度、横纵比、高度、体积),分析其与背侧骨块发生移位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患侧、致伤原因、AO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移位组患者均未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移位组骨块术前总移位距离为(10.0±1.3)mm,高于未移位组的(7.8±1.5)mm;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为(8.2±1.3)mm,低于未移位组的(10.8±2.3)mm;移位组骨块横纵比为1.2±0.2,低于未移位组的1.4±0.2;移位组骨块体为(690.5±201.4)mm3,低于未移位组的(995.8±295.0)mm3;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关节骨块的术前总移位距离、横向宽度、横纵比、体积是掌侧固定术后背侧关节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桡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危险因素 稳定性 掌侧内固定
  • 简介:  摘 要:目的 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我院收治的 4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組,对患者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同时选取同期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 4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在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疗效突出,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处的正常愈合。  

  • 标签: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骨折 并发症 骨骼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掌骨头颈部骨折、指骨合并掌骨骨折及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三种不同类型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不同类型骨折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畸形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骨头颈部骨折、指骨合并掌骨骨折及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治疗优良率93.33%、86.67%、93.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适用于不同骨折部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掌指关节 创伤骨折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 6月至 2017年 7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A型骨折 19例、 C型 12例,术后早期患肢 CPM锻炼。结果 随访 6~24个月,平均 16个月, 31例患者骨折均愈舍,愈合时间 9~18周,平均 12.5周,按 Kolmert评定标准:优 17例,良 10例,可 4例,优良率 87.1%。 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行 CPM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少,为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带锁髓内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至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尾号为单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双数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均录入49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展开加压钢板技术(对照组)治疗和带锁髓内治疗(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指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为73.47%,和实验组的91.84%相比明显更差,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口长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恢复优良率,且术中出血量降低,住院时间更短,可以大力推广和实践。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 微创手术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 作者: 周龙江 王苇 张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 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感染性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IA)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II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血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未破裂IIA则临床表现隐匿,诊断较为困难。文章主要围绕IIA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感染性动脉瘤 临床诊断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引流固定枕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置管引流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置管引流固定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颅脑引流固定枕用,比较两组引流管滑脱率、置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置管引流患者采用颅脑引流固定枕,可有效避免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引流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 置管引流 颅脑引流固定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感染性颅动脉瘤(II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感染性病变,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后的细菌性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血肿,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IIA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但因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动脉瘤大小、形状、位置、是否破裂等存在差别,IIA患者的治疗方案也需个体化实施。笔者现主要围绕IIA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IA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 抗感染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布啡在鼻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行鼻镜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实施静脉自控镇痛,依据其镇痛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10mg)与观察组(纳布啡100mg+托烷司琼10mg),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SAS评分及术后VA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纳布啡在鼻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术后镇痛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纳布啡 鼻内镜手术 麻醉苏醒期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肠营养支持期间行综合性护理的影响。方法:采集本院60例ICU重症肠营养支持患者(纳入时间2022.2-2024.2),随机数表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常规护理、观察组(n=30)综合性护理;统计两组营养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ICU重症肠营养支持期间行综合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ICU 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患者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腔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管瘤科&介入医学科收治的46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3.7±0.5)岁,范围2个月至7岁。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尽囊液,超声显示无液性暗区后,再进行药物注入治疗。按瘤注射药物将46例分成3组,A组:17例,常规浓度平阳霉素治疗;B组:13例,聚桂醇治疗;C组:16例,聚桂醇腔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评价3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中,B组的平均治疗次数(t=4.685,P<0.05)、治疗有效率(χ2=4.067,P<0.05)均优于A组;C组的平均治疗次数(t=2.976,P<0.05)、治疗有效率(χ2=2.927,P<0.05)均优于A组;B、C组之间的平均治疗次数(t=9.261,P>0.05)、治疗有效率(χ2=7.2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少于A、B组(χ2=2.019、1.735,P<0.05);A、B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聚桂醇腔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在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中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化治疗 聚桂醇 平阳霉素 淋巴管畸形 儿童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单纯神经镜经乙状窦后入路治疗20例小脑脑桥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无一例出现无菌性脑膜炎、颅感染或死亡。2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7)个月(12~36个月),随访期间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复发或进展。采用单纯神经镜经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小脑脑桥角区表皮样囊肿术中显露充分、术野清晰、创伤较小,术后疗效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