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疾病转归。方法对我院精神科于2013年5月至今的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面向对照组采取临床药物治疗及以往的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治疗,随访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干预前行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处理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得分都有下降(P<0.01);采取干预性护理后的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研究组综合显效率、疾病预后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者积极主动地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家属教育、提供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从护理方面进行干预指导,能显著改善疾病预后。
简介:目的探析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根据Gesell量表检测两组患儿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情况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语言表达力、环境适应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表达力、环境适应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切实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先兆流产保胎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治疗的先兆流产保胎孕产妇100例,根据使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的护理为对照组,实行心理护理联合常规的护理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焦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保胎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先兆流产保胎孕产妇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保胎率,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刮痧与拔罐在肩周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刮痧结合拔罐)和对照组(拔罐)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评价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6.15%>82.69%,χ =4.981)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病情复发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3.85%<15.38%,χ =3.983)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81.07±6.39)分>(75.66±7.20)分,t=4.053]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疼痛症状缓解程度,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疼痛VAS评分[(1.87±0.45)分<(2.61±0.58)分,t=7.369]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肿胀疼痛积分[(1.24±0.43)分<(2.09±0.68)分,t=7.618]、肢软乏力积分[(1.17±0.39)分<(2.20±0.53)分,t=11.28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联合应用刮痧与拔罐,可以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B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宫颈癌根治手术±术后治疗的305例ⅠB1~ⅠB2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伴淋巴结转移31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转移的因素。结果3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2例复发转移,3年无瘤生存率为94%(29/31);1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97%(30/31)。ⅠB1期(肿瘤≤4 cm)、ⅠB2期(肿瘤>4 c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2%(22/267)、24%(9/38)(P<0.0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P<0.01)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P<0.01)与ⅠB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LVSI阳性(P=0.016)为ⅠB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ⅠB期宫颈癌患者中肿瘤>4 cm、伴有LVSI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LVSI阳性为独立危险因素。ⅠB期宫颈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经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对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2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次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干预。于干预前、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文版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儿父母GSES、HADS-A、HADS-D及CHIP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GSES得分分别为(19.63 ± 0.87)、(22.58 ± 1.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2 ± 0.74)、(19.4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65、-10.926,P<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HADS-A/HADS-D得分分别为(12.50 ± 0.82)、(10.50 ± 0.87)分和(9.78 ± 0.80)、(8.63 ± 0.87)分,低于对照组的(12.92 ± 0.74)、(11.72 ± 0.99)分和(10.23 ± 0.78)、(9.38 ± 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2~5.764,P<0.05或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CHIP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34~-2.490,P<0.05或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能增强父母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促进患儿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对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2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次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干预。于干预前、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文版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儿父母GSES、HADS-A、HADS-D及CHIP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GSES得分分别为(19.63 ± 0.87)、(22.58 ± 1.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2 ± 0.74)、(19.4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65、-10.926,P<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HADS-A/HADS-D得分分别为(12.50 ± 0.82)、(10.50 ± 0.87)分和(9.78 ± 0.80)、(8.63 ± 0.87)分,低于对照组的(12.92 ± 0.74)、(11.72 ± 0.99)分和(10.23 ± 0.78)、(9.38 ± 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2~5.764,P<0.05或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CHIP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34~-2.490,P<0.05或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动机性访谈能增强父母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促进患儿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120例接受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96.67%于对照组9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运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促进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和相关代谢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8年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399例GDM患者,按妊娠结局分为GDM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组(48例),GDM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组(351例)。收集孕前体重指数、总胆汁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妊娠结局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GDM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火山图检验寻找两组人群间差异的代谢分子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临床指标和代谢物分子的联合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胆固醇是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比为0.309,95%可信区间为0.110~0.868,P=0.026)是GDM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火山图分析获得5种差异代谢物(牛磺胆酸、甘氨胆酸、异戊酸、牛磺鹅去氧胆酸和牛磺去氧胆酸)。多因素联合预测GDM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748。结论总胆固醇是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机酸代谢分子水平的改变与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是GDM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代谢分子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早期、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早期干预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模式。方法:在双向转诊工作中探讨方便生命早期、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患儿的转诊流程,建立保护患儿利益的机制,促使患儿及时下转。结果:实施双向转诊前,患儿转诊率和家属满意度一般,实施双向转诊后,患儿转诊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双向转诊模式,可为患儿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保障了患儿利益和康复期及时下转,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信任度,可有效促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预防接种中对不良反应率、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为小儿预防接种质量提升提供支持。方法 入我院就诊于2019年12月10日/2020年11月30日(开始/结束)的94例预防接种小儿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小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C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优质H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小儿不良反应率、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优质H组各项家长护理满意分、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C组(t=9.204、10.813、7.638, =4.821),P<0.05,差异显著。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可以使得家长对护理服务更加更满意,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