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133例出现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分为针对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61例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常规护理,针对护理组7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针对患者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情绪波动,占43.61%;病友是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目标,占66.46%;攻击方式以徒手为主,占59.40%;干预4周后针对护理组的BPRS评分和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积极的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及稳定患者的情绪,防止攻击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在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效果,并与传统临床观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自不同三家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2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进行日常护理观察与风险评估,而对照组仅采用传统临床观察。两组均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记录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自杀自伤行为预测准确率为86%,而对照组为67%。观察组在预测重度自杀自伤行为上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相比传统临床观察方法,在预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方面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敏感度,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预测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展健康教育在对急性小儿肠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医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肠炎患儿有80例,根据住院的名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常规组40例,在此基础上本医院进行开展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在临床上的变化情况、住院的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的总体效率为7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满意程度为81.00%,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肠炎小儿肠炎本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在住院的短时间内,这种健康教育值得本医院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患儿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研究时段,选择54名神经外科收入的患儿开展本次前瞻性对照试验,将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对护理结果中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神经外科是医院内十分重要的一个科室,而小儿神经外科的所有患者均为儿童,在针对小儿神经外科患儿进行护理时,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其中,能够使儿童的护理质量得到改善,能够有助于使儿童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最大限度的避免儿童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并发症,提高儿童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人口老龄化增加了人类衰老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的需求。传统上一般采用时序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即日历年龄来描述人体的衰老情况,然而个体之间衰老过程和速度是不一致的,存在明显的生物衰老个体差异,因而CA不能真实地反应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不同状况,存在不准确、错误判断等缺陷,无法准确地描述人体的衰老程度。近年来提出采用生物学年龄(biological age,BA)来更加综合准确地描述人体衰老情况,其通过数学算法结合多种生物标志物构建预测模型来实现量化生物衰老的目的,因其更加精准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将对BA的意义、目前常用计算方法及在健康老龄化中的进展和前景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增生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影响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学生抑郁、焦虑、睡眠问题和自我伤害检出率偏高,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从常规教育和问题处置两个方面科学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持续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要举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运动康复训练在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运动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各53例。观察并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后左室舒张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以及血浆脑钠肽(BNP)含量、情绪管理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健康知识评分以及对其干预方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其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和血浆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和6 min步行距离好于对照组,其LVD和血浆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情绪管理、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医学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情绪管理、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医学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运动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其效果较好,且患者对其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