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茂 王天兵 白祥军 张连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省严重创伤与烧伤诊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09,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北京 10004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战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庆丽 唐路平 曹夏婧 王帆 韩春茂 张茂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陈庆丽为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工作于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杭州 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外科,杭州 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外科,杭州 310009 浙江省严重创伤与烧伤诊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陈庆丽为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工作于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杭州 31000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处置策略制订本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爆震伤 胸部损伤 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EICU/ICU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为镇静镇痛规范化实施提供改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EICU/ICU内纳入年龄大于18周岁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评估镇静镇痛指征,筛选"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组",进一步收集该组患者实际镇静镇痛信息,最后比较镇静/镇痛合理性及达标情况。结果⑴最终共116家医院1 195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1 195例患者中位年龄65(49,78)岁,男性769例(64.4%),女性426例(35.6%),APACHE Ⅱ评分16(10,22)分。⑵机械通气536例,已镇静未达标166例(31.0%),需镇静未实施29例(5.4%),镇静不合理占36.4%(195/536);非机械通气659例,已镇静未达标36例(5.5%),需镇静未实施35例(5.3%),镇静不合理占10.8%(71/659)。14.0%的机械通气和15.9%的非机械通气患者未使用镇静评估工具。已实施镇静的341例患者,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为40.3%(112/278),非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42.9%(27/63)。⑶清醒患者760例,已镇痛未达标133例(17.5%),需镇痛未实施24例(3.2%),镇痛不合理占20.7%(157/760);非清醒患者435例,已镇痛未达标85例(19.6%),需镇痛未实施27例(6.2%),镇痛不合理占25.7%(112/435)。17.9%的清醒患者和13.3%的非清醒患者未使用镇痛评估工具。已实施镇痛的345例患者,清醒患者达标率为25.7%(46/179),非清醒患者达标率为48.8%(81/166)。⑷73例患者(6.1%)发生谵妄,谵妄评估工具使用率为35.3%。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EICU/ICU镇静镇痛实施状况并不理想,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镇静镇痛规范化培训,进一步规范镇静镇痛实施状况。

  • 标签: 镇静镇痛 实施状况 EICU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集合医疗、护理、院感管理、临床医学工程、5G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后勤服务等多学科团队,对急诊ICU的一个床单元进行智慧化设计与改建。结果本研究构建的智慧化ICU单元装配智慧虚拟天窗、床旁智能音箱及集束化环境监控中控台,打造家居式智慧医疗服务。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建成智慧化的ICU单元,实现ICU多维度信息的远程高速互动,包括远程监护、远程查房、远程会诊及家属探视的智能化辅助;建立了智能化ICU感染防控系统,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的自动识别和报警。结论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服务的水平,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应用。

  • 标签: 5G技术 人工智能 ICU单元 院感防控 远程探视 远程医疗 手卫生 个人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急救用血的配送提供新途径。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完成,主要参与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构建城市急救用血无人机配送系统,研制无人机专用血液储存箱。利用无人机系统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运送血制品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获取以下指标:(1)无人机送血的飞行时间;(2)血制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温度;(3)利用百度地图软件测出道路交通的送血时间,并与无人机飞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由智能物流无人机、低温血液储存箱、无人物流枢纽站、云端运行控制平台等部分组成。浙江省血液中心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无人机航线距离(2.36±0.06)km,地面距离5.8 km,从2019年4月12日到2021年1月29日共飞行27架/次,飞行时间为(6.37±0.35)min,小于人工取血来回双程所需道路行驶时间(17.00±1.94)min。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无人机送血可以节省15.98-4.28 min,平均节省(10.62±1.87)min。结论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具有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等优点,并能保证运输过程中血制品的安全,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无人机 血液运送 急救用血 城市
  • 简介:摘要严重创伤可进展为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病死率高,临床救治难度大。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严重创伤所致循环和(或)呼吸功能衰竭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严重创伤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而难以进行全身抗凝,被认为是ECMO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但新近的研究表明,静脉-静脉(VV)-ECMO治疗创伤后严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安全可行的,静脉-动脉(VA)-ECMO对治疗心源性休克和创伤性心搏骤停有重要价值。有关ECMO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时机、抗凝策略、对生存率的影响及风险效益评价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就ECMO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应用时机、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ECMO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呼吸功能不全 休克 外膜肺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和规范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的EICU和ICU,针对医生和护士开展横断面多中心调查。参照指南制定认知状况调查表,采用电子版在线方式填写,内容涉及ICU镇静镇痛治疗的主要原则和知识。结果最终共2 615名医护人员参与调查并纳入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2 615名医护人员中,医生与护士比例为38.6% vs 61.4%,男女比例为31.2% vs 68.8%,职称(初/中/高级)和科室(EICU/ICU)构成比为56.9% vs 33.4% vs 9.7%和77.7% vs 22.3%。其中80.6%的调查对象所在科室具有镇静镇痛的标准流程,89.2%的调查对象对结果进行记录,评估记录间隔时间为4(1, 4)h。约80%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较熟悉,且按照指南进行实践。但对于镇痛的原则、镇静深度的选择、谵妄的处理原则和每日唤醒等的认知尚有不足。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大部分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较熟悉且能按照指南实践,但尚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培训学习。

  • 标签: 镇静镇痛 指南 EICU ICU 医护人员 认知
  • 作者: 钭南霖 叶立刚 张斌 刘宏 徐华峰 张茂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 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09 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323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 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 310009,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3230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探讨主动脉球囊阻断(ABO)相关的影像学特点,为提高体表标志法的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接受全长主动脉CTA且主动脉结构正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17例;年龄18~70岁[(60.0±9.4)岁]。借助CT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曲率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主动脉三维重建,测量降主动脉及主动脉Ⅰ、Ⅱ、Ⅲ区的长度及各分界处动脉直径、左右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肾动脉最低处和腹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体表解剖标志的距离。比较左右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胸骨上切迹的距离与至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与至腹腔干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与至肾动脉最低处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脐的距离与至腹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结果(1)降主动脉的长度为(37.6±2.8)cm,主动脉Ⅰ、Ⅱ、Ⅲ区的长度分别为(24.7±2.2)cm、(3.4±0.8)cm、(9.4±1.0)cm。左侧锁骨下动脉处的主动脉直径为20.0 ~ 36.0 mm[(27.0±3.9)mm],腹腔干直径为3.0~14.0 mm[(8.0±2.2)mm],肾动脉最低处的主动脉直径为10.0~23.0 mm[(16.0±2.4)mm],腹主动脉分叉处直径为10.0~25.0 mm[(15.0±2.4)mm],两侧股动脉直径均为4.0~11.0 mm[(8.0±1.5)mm]。(2)左右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肾动脉最低处及腹主动脉分叉处的长度分别为50.3~68.2 cm[(56.6±3.9)cm]及50.1~69.5 cm[(57.1±4.0)cm]、26.6~38.2 cm[(31.9±2.4)cm]及27.7~39.6 cm[(32.4±2.4)cm]、22.1~33.1 cm[(28.5±2.2)cm]及23.3~34.2 cm[(29.0±2.2)cm]、13.9~23.8 cm[(19.2±2.0)cm]及15.4~24.1 cm[(19.7±2.1)cm]。(3)左右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胸骨上切迹、剑突和脐的直线距离分别为39.7~56.5 cm[(51.0±3.2)cm]及39.8~56.5 cm[(50.8±3.1)cm]、23.0~37.9 cm[(33.2±2.7)cm]及23.2~37.7 cm[(33.0±2.8)cm]、12.2~19.1 cm[(15.9±1.5)cm]及11.6~18.2 cm[(15.5±1.5)cm]。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大于至胸骨上切迹的距离(P<0.05),左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腹腔干的长度小于至剑突的距离(P<0.05),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大于至肾动脉最低处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脐的距离小于股动脉穿刺点至腹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P<0.05)。结论主动脉Ⅰ区阻断时ABO的置管深度应尽可能小于股动脉穿刺点至胸骨上切迹的距离,大于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Ⅲ区阻断时尽可能小于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大于穿刺点至脐的距离。体表标志法可在紧急情况下指导ABO快速有效的应用。

  • 标签: 出血 主动脉 血管造影术 气囊阻塞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残余量和预测喂养不耐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危重患者,纳入期间因病情需要完成腹部CT检查的患者,同时在CT检查前后30 min内有床旁超声监测胃窦截面积者。所有入选患者使用VOLUME-Work Flow医学图像软件,描记腹部CT中的胃壁轮廓计算胃残余量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半坐位、平卧位及右侧卧位胃窦截面积与胃残余量之间的相关性,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危重患者喂养耐受者与不耐受者胃窦截面积之间的差异,以及ROC曲线分析不同体位下胃窦截面积对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年龄为(53±1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1.5±2.8)kg/m2,平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值为17.0±6.9。患者胃残余量为(314.5±126.6)mL,半坐位、平卧位及右侧卧位胃窦截面积值分别为(7.11±4.13)cm2、(4.22±2.66)cm2、(8.36±4.58)cm2。相关性分析显示,胃残余量与半坐位(r=0.543,P<0.001)、平卧位(r=0.604,P<0.001)、右侧卧位(r=0.618,P<0.001)时的胃窦截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肠内营养期间,危重患者喂养耐受者27例、喂养不耐受者15例,其中喂养不耐受者在半坐位、平卧位及右侧卧位时的胃窦截面积较喂养耐受者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半坐位:(8.53±4.07)cm2vs (4.60±2.76)cm2;平卧位:(5.15±2.75)cm2vs (2.61±1.32)cm2;右侧卧位:(10.32±4.06)cm2vs (4.95±3.20)cm2,均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半坐位、平卧位及右侧卧位时,胃窦截面积预测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833、0.849,以≥3.917 cm2、3.395 cm2与4.402 cm2为阈值时的敏感性分别为92.0%、69.6%、92.3%,特异性分别为69.2%、92.3%、71.4%。结论床旁胃超声能比较准确地评估危重患者的胃残余量,并能有效地预测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 标签: 危重症 胃超声 腹部CT 胃残余量 胃窦截面积 喂养不耐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浙江省各级综合医院急诊科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医院急诊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性研究,由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联合发起,组织专家制定调查表,纳入浙江省县区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及以上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急诊科,调查其2020年3月9日至2020年3月15日期间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调查指标包括:医院的基本信息;急诊科参与发热门诊情况;急诊科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情况;急诊科医护支援抗疫一线情况;急诊科的防疫设施、抗疫早期防护用品供应状况。通过浙江省及各地市级急诊质控中心落实调查表的发放与回收、校对。结果最终纳入全省11个地市的181家医院,其中三甲52家(28.7%)、三乙45家(24.9%),二甲64家(35.4%),二乙及以下20家(11.0%)。其中93家(51.4%)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49家(27.1%)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177家(97.8%)医院设置独立发热门诊,其中33家(18.6%)由急诊科单独或主要负责管理。65家(36.7%)发热门诊的医护全部或主要由急诊科支援。40.3%的急诊科收治/经治共计213例新冠肺炎病例,占全省总数的17.3%。全省急诊科共派出3 848名医护支援防疫一线,其中支援湖北253人(占全省支援总数的12.5%)。68.5%和76.8%的急诊科有备用的单独诊间和普通抢救单间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50%以上的急诊科在疫情早期防护用品不足甚至缺乏。结论浙江省急诊学科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改善急诊科的软硬件设施,以更有效地应对日常传染病的防控。

  • 标签: 急诊科 新型冠状病毒病 疫情防控 调查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