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小便失禁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9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后小便失禁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后,盆底肌力、漏尿频率、漏尿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能够锻炼盆底肌肉,改善肌肉运动和自制能力,从而缓解小便失禁的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产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治疗方法,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逐步解决产后尿失禁的问题,进一步恢复正常的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应用头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72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根据硬币法进行分组,36例/组,对照组提供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提供头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语言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听理解能力(7.12±1.63)分、书写能力(7.05±1.05)分、阅读能力(6.02±0.42)分、复述能力(7.65±1.21)分和朗读能力(7.56±0.2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运动性失语采用头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提升疗效,改善语言功能,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在新时代的医疗发展过程当中,护理模式也在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而发生着转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护理模式的需求,本文着重展开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外科伤口治疗中应用效果的探索,从医院这一年内门诊外科伤口治疗的病人中提取100名患者,展开本次的研究调查。将这100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名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取优质的护理模式,借助现代医疗的新兴观念,对患者采取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采取舒适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在护理过程中,记录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采取焦虑和抑郁程度的评分,通过两组的对比结果,能够看出对门诊外科伤口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所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门诊外科伤口治疗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1]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与介入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普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9例,女21例,年龄(57.4±2.5)岁,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危险因素,术后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与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在术后随访12个月后血管平均通畅率[髂动脉65.00%(52/80)、股动脉71.25%(57/80)、腘动脉及以下血管61.25%(49/80)]明显低于术后即刻的通畅率[髂动脉96.25%(77/80)、股动脉97.50%(78/80)、腘动脉及以下血管97.50%(7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及冠心病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及冠心病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2、1.954、2.381、2.127、2.762,均P<0.05)。结论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因此在采取一定措施控制血糖、血脂以及戒烟的手段能减少术后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葛根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采取针灸治疗方式,实验组采取葛根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方式,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颈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之后,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挛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16例伴有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挛缩性瘢痕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49岁。对18处关节瘢痕进行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每2~3个月1次,直至受累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或者疗效达到瓶颈。记录每例患者治疗次数;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6个月,测量每例患者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差值,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每例患者瘢痕情况;于6例患者各1处关节瘢痕的1次治疗(共6次治疗)中,记录当次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治疗后2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记录治疗区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治疗间隙和随访期间功能锻炼执行情况和其他瘢痕治疗手段使用情况。对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本组16例患者18处关节瘢痕接受了2(1,3)次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末次治疗后6个月受累关节活动度为56.5(39.0,128.8)°,明显高于首次治疗前的38.4(22.9,116.3)°(Z=-3.724,P<0.01),改善了17.4(8.0,24.1)°;末次治疗后6个月瘢痕VSS评分中的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Z=-2.989、-3.762、-2.814、-3.739,P<0.01),其中柔软度改善最为明显。在6次治疗中,当次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5±0.6)个月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6.2(148.0,164.2)°、160.2(156.7,166.4)°,均较治疗前的151.4(145.7,155.3)°明显增加(Z=-2.201、-2.201,P<0.05),分别改善了9.1(4.4,13.0)°、13.1(8.0,15.7)°。本组患者治疗区域治疗后均未观察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在治疗间隙和随访期间进行过功能锻炼,使用过压力衣/套、硅酮药物和支具。结论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能够软化瘢痕,增加相关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适用于轻度挛缩性瘢痕的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骶神经调控术变频刺激(VFS)模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VFS模式治疗难治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标准:①已植入骶神经刺激系统;②年龄≥18岁;③传统恒频刺激骶神经调控术(CFS-SNM)治疗效果不佳,经反复调整刺激参数仍无法获得满意改善;④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⑤试验期间不随意增减影响下尿路症状及盆腔功能的相关药物;⑥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55(47~74)岁。3例诊断为OAB,2例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IC),1例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所有患者升级为VFS模式前接受CFS治疗时间平均20.6个月,均伴有缓解不满意的严重尿频症状。治疗结果显示,4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日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4次和12次,11次和8次,11次和8次,16次和9次;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AB-Q)评分分别为7分和4分,6分和6分,2.5分和2分,4分和3分,均呈改善趋势。2例IC患者在变频期的尿频症状较前加重,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未见明显变化,其中1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VAS均为6分,1例分别为7分和5分。总体来说,VFS模式对尿频症状的改善程度不劣于CFS模式。对于IC患者,可在获得满意的疼痛管理前提下尝试多组变频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斯特纳联合更昔洛韦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04例RSV肺炎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斯特纳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RSV肺炎新生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酸转录因子(NF-κB)、干扰素(IFN-γ)水平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TLR4、NF-κB、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和17.31%,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RSV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