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预开窗与外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需重建LSA的79例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LSA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预开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7.3±12.5)岁]和外分支组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53.1±14.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干预率、死亡率以及夹层术后的假腔重塑情况等。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和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和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6、0.156,均P>0.05),预开窗组手术时间[(123.0±40.7)min]显著长于外分支组[(84.2±16.3)min,t=2.173,P=0.034]。两组内术后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程度均高于非支架段(χ2=7.213、14.359,均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0.886,均P>0.05)。两组术后夹层各平面真假腔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开窗与外分支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外分支TEVAR技术耗时更短,对于锚定区较短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且在支架段近期主动脉重塑效果更佳;而预开窗TEVAR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RA)治疗复杂近端瘤颈肾下腹主动脉瘤(AAA)的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行EVAR的175例肾下AAA患者的资料。根据瘤颈解剖情况将患者分为复杂组与非复杂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术中器械释放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复杂组84例,非复杂组9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及破裂AAA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杂组与非复杂组在瘤颈长度、瘤体直径和远端解剖因素复杂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杂组行非常规EVAR的比例高于非复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比0%,P=0.001)。复杂组与非复杂组在器械释放成功率(98.8%比100%)和手术成功率(95.2%比10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杂组与非复杂组在术中近端瘤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8%比0%)和围术期死亡率(0%比2.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7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10.3)个月,1例患者随访2个月时死于心肌梗死。复杂组与非复杂组在新发近端瘤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6%比0%)和二次手术干预率方面(15.5%比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VAR[包括烟囱技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chEVAR)、开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fEVAR)]治疗解剖条件适宜的复杂近端瘤颈肾下AAA中期疗效良好。fEVAR是拓展短近端锚定区的良好方法,但在瘤颈扭曲、急诊瘤体破裂的情况下,chEVAR仍具有重要作用;对接技术可用于粗瘤颈AAA。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台上预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近中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4例术中应用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器械释放成功率、并发症率、死亡率,以及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率、死亡率及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结果34例患者中共84条内脏分支通过开窗或开槽重建,其中有77条分支(91.7%)植入支架,包括33条分支植入裸支架,44条分支植入覆膜支架。器械释放成功率为97.1%(33/34),术中Ⅰb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1例,并发症率5.8%(2/34),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30 d死亡率为2.9%(1/34),CTA发现Ⅱ型内漏1例、Ⅱ型合并Ⅲ型内漏2例,肾功能不全2例,新发并发症率14.7%(5/34)。平均随访时间16.5(2~54)个月。随访至12个月患者23例,新发非主动脉原因死亡1例,总体死亡率为5.9%(2/34);右侧副肾动脉闭塞1例,新发并发症率为4.3%(1/23)。随访至24个月患者9例,无新发死亡,Ⅰb型内漏1例,新发并发症率为11.1%(1/9),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为11.1%(1/9)。结论台上预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结果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外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非健康锚定区及短锚定区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44例行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TEVAR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技术成功率93.2%,1例患者LSA窗对位不准,改为烟囱支架。1例术后造影伴Ⅰ型内漏。1例术中LSA窗孔有Ⅲ型内漏。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2(5~26)d。中位随访时间30(12~42)个月,随访期间发现Ⅰ型内漏1例,无逆撕夹层,所有LSA分支均保持通畅。结论体外预开窗TEVAR治疗非健康锚定区及短锚定区B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的单中心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9例中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清除率(eGFR)及降压药服用种类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1.0±23.1)个月(范围:1~75个月),非手术相关死亡2例。随访期并发症4例(5.1%,4/79),包括1例继发肾功能不全,3例靶病变处支架再狭窄,此3例均行二次球囊扩张术。术后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139±20)mm Hg,(85±11)mm Hg]低于术前[(185±26)mm Hg,(106±1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0±1.08)种]少于术前[(1.94±1.20)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cr和eGFR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2)μmol/L比(92±41)μmol/L,(74±27)ml·min-1·(1.73 m2)-1比(71±23)ml·min-1·(1.73 m2)-1],P均>0.05]。结论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近中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减少服用降压药物种数,但对患者肾功能并无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