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并分析饮食保健指导及健康教育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选择2022年10月和2023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比较患者护理后饮食保健指导及健康教育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得到明显控制-(P<0.05);护理依从度显著提升(P<0.05)。结果 对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护理中给予饮食保健和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还有效改善血糖值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饮食保健指导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脾化痰消渴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1.04月至2023.04月到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入选对象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余下45例实施健脾化痰消渴汤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血糖、体质量指数及疗效。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体质量指数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消渴汤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血糖水平,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 健脾化痰消渴汤 血糖 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App平台联合精准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48例患者分成常规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24例采用App平台联合精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血糖指标波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App平台联合精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更高,符合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App平台 精准护理 血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由于实验目的是了解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开展结果,所以应该将其与常规护理作为两个对比项。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应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方式,之后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实施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82.5%(P<0.05)。结论:将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能够提升患者认知度,也能从细致、优质护理服务中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 护理方式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项饮食健康教育在疗养院老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方法:选取老年型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专项饮食健康教育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专项饮食健康教育在老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论:专项饮食健康教育能够较好辅助老年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糖脂代谢水平,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专项饮食健康教育,疗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改善效果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就诊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首选循证护理,此方法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且预后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由环境、遗传因素诱导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危害性较大,会影响患者肝、肾、神经、血管等多个器官功能。非编码RNA包括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ncRNA作为信号分子包含具有调控功能的核酸序列,在特定时间和组织可调节生物生长发育,感知响应多种刺激,并可调控某些基因表达。在糖尿病中lncRNA作为一种新型治疗途径的靶点,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何更好地用于临床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生理功能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骨源性激素骨钙素和脂质运转载蛋白2(LCN2)水平变化,及其在肢端肥大症糖代谢异常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确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5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术后患者41例),同期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名。分析骨钙素及LCN2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肢端肥大症患者骨源性激素与糖代谢指标相关性,以及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者相比,肢端肥大症患者骨钙素水平明显升高[(55.45±34.02对19.46±6.69)ng/ml, P<0.01],LCN2水平显著下降[(34.15±9.95对57.50±29.75)ng/ml, P<0.01],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增加(P<0.01),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葡萄糖耐量试验0~120 min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无明显变化(均P>0.05)。手术治疗后,随着血清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术后骨钙素水平显著下降[24.79(18.39,32.59)对43.51(26.73,65.66)ng/ml, P<0.01],LCN2显著升高[(45.15±15.33对37.03±9.73)ng/ml, 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肌肉含量与血清LCN2呈独立正相关(β=0.44, P=0.015),血清IGF-1水平与骨钙素呈独立正相关(β=0.512, P<0.01)。骨钙素是HOMA-β独立影响因素(β=0.519, P=0.004)。LCN2(β=-0.398, P=0.017)和骨钙素(β=0.553, P=0.001)是AUCINS的独立影响因素,GH(β=0.294, P=0.029)和IGF-1(β=0.428, P=0.002)是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骨源性激素骨钙素水平升高而LCN2水平下降,术后伴随生长激素水平下降上述异常一定程度恢复。血清骨钙素及LCN2水平与肢端肥大症患者胰岛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肢端肥大症中骨骼参与糖代谢调控增添新的证据。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钙素 脂质运转载蛋白2 糖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寡脱氧核苷酸(CpG-ODN,DSP30)在伴有骨髓浸润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NHL)常规染色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16例初诊时伴有骨髓浸润的B-NHL标本,设实验组应用DSP30联合IL-2刺激细胞增殖并培养72 h后进行染色体制备;对照组常规24 h培养处理并制备染色体,运用R显带技术对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16例B-NHL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4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9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6例,滤泡细胞淋巴瘤(FL)13例,边缘区淋巴瘤(MZL)8例,伯基特淋巴瘤(BL)7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3例,毛细胞白血病(HCL)2例,富于T/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1例;对照组116例行常规染色体检测,18例无分裂相,染色体成功分析中异常检出率为22.45%(22/98),而经实验组(DSP30+IL-2)刺激的同期患者,无分裂相者减少至10例,异常检出率为59.43%(63/106);在惰性淋巴瘤中,对照组检出率为16.21%(12/74),实验组检出率为55.00%(44/80),在非CLL/SLL的惰性淋巴瘤中,对照组检出率为17.95%(7/39),实验组为52.50%(21/40);无论骨髓侵犯比例多少,DSP30+IL-2都能够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实验组染色体异常累及数前5的依次为14、13、11、8和18号染色体,对照组依次为14、13、8、9和1号染色体;实验组检出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高于对照组。结论DSP30+IL-2作为刺激剂应用于伴有骨髓浸润的B细胞淋巴瘤,可以明显提高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特别在低比例肿瘤细胞浸润时,能有效减少异常染色体的漏诊率;DSP30+IL-2应用可检出更多不同种类的特异性遗传学改变,可以对淋巴瘤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分型,并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预后分层信息,也为少见的B-NHL特异性异常的研究提供遗传学证据。

  • 标签: 淋巴瘤 DSP30 IL-2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QBC939进行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来源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采用随机化分组法进行分组,培养72 h后进行细胞计数盒-8(CCK-8)实验。实验分为4组,即单纯NS-398组、单纯PDT组、联合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将0、25、50、100、200 μmol/L浓度的NS-398和0、2、4、6、8、10 mg/L浓度的血卟啉衍生物(HPD)在0、5、10、15 J/cm2的光照强度作用下,分别依次联合作用于QBC939细胞;运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R);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QBC939细胞的凋亡率(A);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BC939细胞中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结合物(SP)法测定QBC939细胞质中COX-2和VEGF-C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QBC939细胞上清中COX-2和VEGF-C的蛋白分泌情况,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S-398和PDT两种措施在体外均能单独抑制QBC939细胞生长,当NS-398浓度为50 μmol/L,HPD浓度为8 mg/L、光照强度为5 J/cm2联合作用后,R可达95%,联合实验组与单纯NS-398组、单纯PDT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继续上调两者的强度,R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实验中联合实验组A为(55.19±1.14)%,与空白对照组(5.57±1.21)%、单纯NS-398组(19.55±1.06)%和单纯PDT组(18.62±1.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 153.000,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结果可见COX-2在联合实验组(0.21±0.0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0)、单纯NS-398组(0.32±0.03)和单纯PDT组(0.3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 446.182,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0.23±0.01)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0)、单纯NS-398组(0.36±0.02)和单纯PDT组(0.38±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 571.895,P<0.05);SP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COX-2在联合实验组[(4.96±0.4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55.12±0.87)%]、单纯NS-398组[(21.26±0.49)%]和单纯PDT组[(25.83±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 134.564,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20.65±1.0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7.51±1.48)%]、单纯NS-398组[(30.54±1.31)%]和单纯PDT组[(32.1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 739.623,P<0.05);ELISA可见COX-2在联合实验组[(26.58±0.27) μg/L]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5.14±0.22) μg/L]、单纯NS-398组[(30.29±0.31) μg/L]和单纯PDT组[(31.67±0.13)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972.978,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1.36±0.02) μg/L]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69±0.03) μg/L]、单纯NS-398组[(1.45±0.03) μg/L]和单纯PDT组[(1.47±0.04)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0.490,P<0.05)。结论NS-398和PDT两种措施联合可显著抑制QBC939细胞生长,促进细胞早期凋亡,其对QBC93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和VEGF-C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早期凋亡实现的。

  • 标签: NS-398 光动力疗法 凋亡 选择性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