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确放疗技术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调强放化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模式、复发部位与放化疗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06-2014年治疗的局限期SCLC患者482例,其中125例治疗局部区域复发,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法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全组复发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4%、14.7%,中位生存期23.40个月。中位进展时间12.96个月,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1.50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23.0%、10.0%。原发灶复发67例(53.6%)、区域淋巴结复发21例(16.8%)、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复发28例(22.4%)、对侧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复发9例(7.2%),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96、24.76、23.23、18.66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49%、52%、46%、11%(P=0.000、0.004、0.008)。6例(4.0%)患者靶区外孤立淋巴结复发,其中5例位于锁骨上区域,1例(0.8%)野外孤立淋巴结复发。结论局限期SCLC放化疗后局部失败部位主要为肺原发灶,更好的分割剂量和靶区范围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简介:摘要:煤炭开采会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矿区碳储量的流失,为了探明采煤造成的碳储量变化情况,本研究已小壕兔三号煤矿首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对研究区碳汇分布情况及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区总碳储量为1070.96t,首采区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区域中南部,该区域碳储量在36.00~56.40t范围内。首采区优势草本植物为沙蒿,灌木主要为沙柳,乔木优势品种为樟子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综合治疗模式及诊断技术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放化疗有效者行脑预防照射(PCI)的疗效及复发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间共201例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且达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局限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治疗采用以调强放疗和≥4周期EP/CE方案化疗为主的同步或序贯放化疗,采用脑MRI(90.0%)或CT(10.0%)重新评估有无脑转移。比较PCI组(91例)及非PCI组(110例)的长期生存及复发失败类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7.3个月(95%CI为73.0~81.5个月)。PCI组中位总生存(OS)为58.5个月,2、5年OS分别为72.5%、47.7%;非PCI组中位OS为34.5个月,2、5年OS分别为61.7%、35.8%(P=0.075)。PCI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22.0个月,2、5年PFS分别为48.0%、43.4%;非PCI组中位PFS为13.9个月,2、5年PFS分别为34.4%、26.7%(P=0.002)。PCI组2、5年累积脑转移率为6.6%与12.2%,非PCI组为30.0%与31.0%(P=0.001);初发脑转移率分别为4.4%与25.5%,中位初发脑转移时间分别为11.9个月与8.7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P<0.001)、PCI(P=0.033)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表明综合治疗后达CR患者行PCI显著提高5年PFS(72.7%∶48.0%,P=0.013),疗效达PR者行PCI未提高5年PFS(26.1%∶20.2%,P=0.213)。结论在现代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下和更准确的脑转移诊断方法下,放化疗有效的局限期SCLC患者行PCI可改善PFS,降低初发脑转移率和全部脑转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L861Q突变临床特征,与L858R突变临床特征对比研究,分析二者突变临床特征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基因检测中心行EGFR基因检测的70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L861Q、L858R突变临床特征及二者突变临床特征相对比。结果13例L861Q突变均发生于腺癌未合并其他肿瘤组,L861Q腺癌突变率高于其他类型(P=0.004)。L858R突变特征表现为:女性组突变率高于男性组(χ2=19.562,P<0.001)、不吸烟组突变率高于吸烟组(χ2=15.859,P<0.001)、右肺肿瘤突变率高于左肺肿瘤(χ2=5.601,P=0.020)、腺癌组突变率高于其他组(χ2=16.282,P<0.001)、Ⅳ期组肿瘤突变率高于Ⅰ~Ⅲ期组(χ2=5.996,P=0.016)。L861Q与L858R女性组突变率高于男性组,年龄≥50岁组突变率高于年龄<50岁组,未合并其他肿瘤组突变率高于合并组,并发骨转移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组,二者突变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861Q与L858R突变临床特征在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是否并发胸膜、淋巴结、头颅转移及临床分期组恰相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861Q突变以腺癌多见,L858R突变以非吸烟、女性、右肺、Ⅳ期、腺癌多见。L861Q与L858R突变在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病理分型、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合并其他肿瘤、有无并发骨转移突变临床特征相一致;在肿瘤分期,是否并发胸膜、淋巴结、头颅转移及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突变临床特征相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体质量指数(BMI)对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放疗、序贯放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的711例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技术,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培美曲塞+顺铂或依托泊苷+顺铂。分析治疗前BMI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亚洲人BMI推荐分组方法,低BMI组(<18.5 kg/m2,23例)、正常BMI组(18.5~23.9 kg/m2,293例)、高BMI组(≥24.0 kg/m2,395例)中位OS时间分别为17个月(95% CI 11~29个月)、29个月(95% CI 22~36个月)、30个月(95% CI 27~34个月),低BMI组OS差于正常BMI组及高BMI组(χ2=11.20,P=0.004)。应用最大选择检验确定BMI预测生存的最佳临界值为21.31 kg/m2,据此将患者分为低BMI组(BMI<21.31 kg/m2,130例)和高BMI组(BMI≥21.31 kg/m2,581例),两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0个月(95% CI 17~27个月)和32个月(95% CI 28~35个月),低BMI组OS差于高BMI组(χ2=12.3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男性、Karnofsky评分<80分、低BMI、吸烟、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治疗方式为单纯放疗均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接受放化疗的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治疗前BMI低者预后更差。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同步加量模式和常规分割模式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为同步加量放射治疗技术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非劣Ⅲ期研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入组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配至同步加量组(PGTV 60.2 Gy分28次,2.15 Gy/次;PTV 50.4 Gy分28次,1.8 Gy/次)和常规分割组(PTV 60 Gy分30次,2 Gy/次)。主要终点为2年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为2年局部区域控制,2年总生存(OS),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2017年2月—2019年7月入组患者231例,其中216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或已死亡,常规分割组106例,同步加量组110例。常规分割组对比同步加量组的2年PFS率为45.2%∶38.2%(HR=1.22,95%CI为0.87~1.72,P=0.2),2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为68.7%∶69.9%(HR=0.98,95%CI为0.62~1.56,P=1.0)。多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中,早放疗在PFS、OS、LRFS均显著优于晚放疗(HR=1.69,95%CI为1.18~2.41,P=0.003;HR=1.72,95%CI为1.09~2.70,P=0.018;HR=1.66,95%CI为1.01~2.73,P=0.046)。肿瘤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Ⅲ期相比于Ⅰ-Ⅱ期,HR=3.64,95%CI为1.15~11.57,P=0.028)。两组患者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无统计差异:放射性肺炎4.7%∶2.7%(P=0.44),放射性食管炎3.8%∶1.8%(P=0.51),骨髓抑制21.7%∶15.4%(P=0.83)。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接受同步加量放疗的疗效不劣于常规分割放疗,其中早放疗可改善预后。两组的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两者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抑郁症患者血液中诊断指示物和治疗监控化合物的定性或定量检测,为抑郁症患者的诊疗一体化提供有效的评估数据。方法 使用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仪QG3030,采用色谱柱GI-C-Ph-20(4.0x20mm,5μm)、GI-F-C18-100(4.6 ×100 mm, 5 μm)、GI-C-C18-50(4.6 × 50 mm,5 μm)测定抑郁症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皮质醇、维生素D、谷氨酸和文拉法辛。皮质醇等激素类化合物、维生素D等维生素类化合物、谷氨酸等氨基酸类化合物和文拉法辛等治疗监控化合物本身具有共轭体系或衍生后具有共轭体系,在紫外光谱中有吸收,即可采用不同材质的色谱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再经过紫外检测器定量。通过本实验考察检测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最低定量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性。结果 皮质醇在50~2000 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204x-0.0755 ( R² = 0.9992)。皮质醇的最低定量限为50 ng/mL。准确度99.90%~102.70%,日内和日精密度均低于5%;25-OH D3在5~100 ng / 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 = 157.9x + 525.8 (R² = 0.9960 ),准确度98.37%~101.07%,25-OH D2在5~100 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 = 96.72x - 139.1 (R² = 0.9970 ),准确度均在97.72%~102.16%,25-OH D3、25-OH D2的最低定量限均为5ng/mL。文拉法辛在80~1000 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204x-0.0755(R² = 0.9992)。文拉法辛的最低定量限为80 ng/mL,准确度92.69%~99.84%;谷氨酸在50~2000 ng /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27.19x + 357.94 (R² = 0.9988)。谷氨酸的最低定量限为50 ng /mL,准确度97.60%~100.46%。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知,色谱柱与二维液相色谱系统配套使用,可用于对人体样本中的被测物进行分离、定性或定量检测,包括诊断指示物(内源性物质:氨基酸、维生素、激素)和治疗监控化合物(外源性物质:治疗/毒性药物)。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限低、专属性强,可用于临床端抑郁症的诊疗一体化辅助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部放疗序贯联合PD-1/PD-L1抑制剂应用于诱导治疗后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项Ⅰ期临床试验和1项真实世界研究中的ES-SCLC患者,两项研究均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其中确诊时为广泛期、经系统治疗(化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经胸部放疗和序贯PD-1/PD-L1抑制剂的患者入组。结果从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共纳入11例ES-SCLC患者,全组年龄52~73岁,中位数62岁。5例患者先接受诱导化疗,6例先接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经评价系统治疗疗效后均接受了胸部调强放疗。2例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3-5级不良反应(1例肺炎和1例放射性食管炎)。常见轻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肺炎和食欲下降,仅1例患者因免疫性肺炎终止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3.5~16.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CI为6.9~8.0个月)和14.6个月(95%CI为9.0~20.2个月)。结论诱导治疗的ES-SCLC患者胸部放疗后序贯PD-1/PD-L1抑制剂治疗安全可行。鉴于胸部放疗和免疫治疗在ES-SCLC治疗中均可带来获益,该综合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同步放化疗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非EGFR突变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19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兔单克隆抗体SP263检测PD-L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肿瘤阳性细胞比例≥1%为PD-L1阳性表达,分别分析PD-L1表达≥1%和≥25%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9例NSCLC患者中,PD-L1阳性表达13例,其中PD-L1表达≥25%者4例。PD-L1表达≥1%和PD-L1表达<1%组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和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5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7例,疾病稳定(SD)7例,疾病进展(PD)1例。PD-L1表达<1%组患者客观缓解3例,疾病控制4例;PD-L1表达≥1%组患者客观缓解4例,疾病控制10例。PD-L1表达<25%组患者客观缓解6例,疾病控制11例;PD-L1表达≥25%组患者客观缓解1例,疾病控制3例。PD-L1表达≥1%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12.7~57.3个月),PD-L1表达<1%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未达终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4);PD-L1≥25%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95%CI:0.0~34.5个月),PD-L1<25%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27.4~52.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结论PD-L1阳性接受同步放化疗非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不良趋势,有必要扩大样本量探索PD-L1在局部晚期不可手术NSCLC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并探讨免疫治疗对不同PD-L1表达水平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间接收的39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探讨分析,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比,将18例接受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将19例仅接受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参考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椎体压缩改善程度、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与参考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小关节囊封闭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疗效较为理想,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椎体压缩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接受放疗的不可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数据,评估年龄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6年经过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分期标准诊断为ⅢA和ⅢB期未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资料,共17 117例纳入分析。根据最大选择检验确定年龄的最佳分界值为72岁,据此将患者分为年轻组(<72岁)(11 008例)和年老组(≥72岁)(6 10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基本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OS)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S影响因素。采用累积发生函数(CIF)估算两组患者肺癌特异死亡率和其他原因死亡率,应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评价两组间死亡率差异,并对肺癌特异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老组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比例高于年轻组[51.1%(3 123/6 109)比46.8%(5 154/11 008),P<0.01],ⅢA期比例亦高于年轻组[67.4%(4 120/6 109)比60.1%(6 615/11 008),P<0.01];年老组接受化疗患者比例低于年轻组[69.2%(4 226/6 109)比88.6%(9 748/11 008),P<0.01]。年轻组患者的2年和5年OS率分别为39.2%和18.0%,年老组分别为32.4%和12.5%,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人种、诊断年份、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未手术原因、化疗均为患者放疗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年龄(≥72岁比<72岁)的HR=1.13(95% CI 1.09~1.18)(P<0.01)。年老组2年和5年的肺癌特异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0.3%和75.7%,高于年轻组的55.9%和74.0%,两组肺癌特异死亡累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老组2年和5年的其他原因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3%和11.8%,高于年轻组的4.9%和8.0%,两组其他原因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竞争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人种、诊断年份、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是否化疗均为影响不可手术Ⅲ期NSCLC患者接受放疗后肺癌特异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72岁比<72岁)的HR=1.07(95% CI 1.02~1.12)(P=0.002)。结论年龄是不可手术Ⅲ期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年老患者预后差,其肺癌特异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的风险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