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级诊疗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技术、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门诊就诊的187例哮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社区管理组(管理组,94例)及对照组(93例)。管理组由社区或一级医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强化教育管理及督导治疗,对照组在我院门诊随访。管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依从性、吸入ICS技术、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哮喘控制(ACT)评分、简略生命质量评分(miniAQLQ)、肺功能、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出现第1次急性加重距入组时间的差异。结果管理1年后,管理组较对照组吸入ICS依从性好[80.85%(76/94)比51.61%(48/93),χ²=2.834,P=0.02];吸入ICS技术评分[(6.47±1.28)比(4.05±1.37)分,t=2.241,P=0.04]提高,应用吸入ICS各环节正确率比较:吸入药物前呼气[94.68%(89/94)比56.98%(53/93),χ²=4.436,P=0.01]、吸气[90.43%(85/94)比68.82%(64/93),χ²=2.943,P=0.04]、吸气后屏气[89.36%(84/94)比58.06%(54/93),χ²=4.098,P=0.02]、吸入药物后漱口[92.55%(87/94)比65.59%(61/93),χ²=2.876,P=0.04]正确率,管理组均较对照组高;对疾病认知情况比较:正确认知慢性炎性本质[70.21%(66/94)比44.08%(41/93),χ²=2.673,P=0.02],知晓诱发因素[85.10%(80/94)比56.99%(53/93),χ²=2.760,P=0.02],知晓治疗误区[88.29%(83/94)比53.76% (50/93),χ²=4.874,P<0.01],知晓治疗目标[86.17%(81/94)比49.46%(46/93),χ²=4.491,P<0.01],知晓需要长期治疗[90.43%(85/94)比48.38%(45/93),χ²=4.503,P<0.01]方面,管理组均好于对照组;ACT评分[(22.71±2.81)比(19.50±5.34)分,t=2.041,P=0.04]、miniAQLQ评分[(84.28±11.16)比(64.23±14.38)分,t=3.298,P<0.01]均明显升高;1年内管理组急性加重次数[0(0,1)比2(1,3)次,Z=-3.237,P<0.01]较对照组少,第1次急性加重距入组时间[184(96,284)比96(59,177)d,Z=3.873,P<0.01]较对照组增加。结论分级诊疗管理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吸入药物技术及其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哮喘 社区卫生服务 投药,吸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趾"C"形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环形软组织缺损。方法2015年9月至2020年5月,利用趾设计"C"形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环形软组织缺损,趾跖侧皮瓣修复指掌侧,趾背侧皮瓣修复指背侧,应用该方法修复指缺损7例,其中合并血液循环重建2例、肌腱移植2例、骨重建1例;男4例,女3例;年龄11~58岁。电锯绞榨伤2例,压榨伤3例,锐器切割伤1例,摩托车链条绞榨伤1例。拇指2例,示指1例,中指1例,环指2例,小指1例。软组织缺损2.0 cm×4.5 cm~3.5 cm×6.5 cm。病程1 h~5 d。皮瓣切取范围3.0 cm×5.0 cm~4.0 cm×7.0 cm。供区全厚植皮修复5例,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2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1例因术后皮瓣下血肿进行手术探查清除血肿,所有病例术后无动静脉危象及感染,其中2例术后半年进行了皮瓣舒平术;5例供区全厚皮植皮,供区切口、植皮区全部I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及植皮坏死,供区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2例,供区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所有病例均为门诊随访,随访6~50个月,平均25个月,供区足趾活动正常,外形正常,行走、负重等完全正常。受区皮瓣外形逼真,有指横纹,质地良好,TPD 6~9 mm(健侧4~6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6例,良1例。结论利用趾"C"形游离皮瓣修复指环形软组织缺损,方法可靠,疗效确切。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Flow-through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脊柱手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周2次,共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颈痛治疗方案(中频和高频电疗法),每次治疗时间40 min,每周4次,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2组患者的颈椎屈伸活动度和竖脊肌、斜方肌上束的振幅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NDI、颈椎活动度、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VAS、NDI及颈椎活动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RMS、MF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竖脊肌RMS[(24.07±5.86)μV]、MF[(78.87±8.03)Hz]及斜方肌上束RMS[(27.67±3.72)μV]、MF[(75.73±7.42)Hz]改善较为优异(P<0.05)。结论脊柱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颈部肌群肌力,提高肌肉抗疲劳能力。

  • 标签: 脊柱手法治疗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表面肌电图 视觉模拟评分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和动作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动作观察组给予动作观察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30 min,1次/日,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在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镜像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4周时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而动作观察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FMA-UE、ARAT和MBI评分同时间点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作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的2种临床治疗方法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神经元 镜像疗法 动作观察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MRI)比较镜像疗法与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镜像治疗组(MT组)11例和动作观察组(AT组)11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4周的镜像治疗和动作观察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扫描,获取低频振荡波幅(ALFF)的数据,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的脑区激活情况。结果AT组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LFF明显增强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眶部、左侧颞中回、左侧丘脑、左侧边缘叶;ALFF明显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中回、右侧颞横回、右侧的额下回眶部、右侧中回、右侧顶叶、右侧边缘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的额中回、左侧Brodmann 6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组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LFF明显增强的脑区包括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额上回、左侧Brodmann 6区、左侧枕下回、左侧边缘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AT组的ALFF与MT组比较,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下回(体素38,MNI坐标x=-26,y=34,z=-6,T值-4.01,P<0.01)、左侧额中回(体素36,MNI坐标x=-8,y=60,z=-8,T值-3.90,P<0.01)。治疗后,AT组ALFF较MT组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上回、左侧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Brodmann 6区、右侧边缘叶、左侧下小叶、右侧辅助运动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镜像疗法可以增强运动感觉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且激活的镜像神经元多于动作观察疗法;动作观察疗法也可增强运动感觉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对丘脑及边缘叶的激活强于镜像疗法。

  • 标签: 脑卒中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镜像神经元 镜像疗法 动作观察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级诊疗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技术、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门诊就诊的187例哮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社区管理组(管理组,94例)及对照组(93例)。管理组由社区或一级医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强化教育管理及督导治疗,对照组在我院门诊随访。管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依从性、吸入ICS技术、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哮喘控制(ACT)评分、简略生命质量评分(miniAQLQ)、肺功能、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出现第1次急性加重距入组时间的差异。结果管理1年后,管理组较对照组吸入ICS依从性好[80.85%(76/94)比51.61%(48/93),χ²=2.834,P=0.02];吸入ICS技术评分[(6.47±1.28)比(4.05±1.37)分,t=2.241,P=0.04]提高,应用吸入ICS各环节正确率比较:吸入药物前呼气[94.68%(89/94)比56.98%(53/93),χ²=4.436,P=0.01]、吸气[90.43%(85/94)比68.82%(64/93),χ²=2.943,P=0.04]、吸气后屏气[89.36%(84/94)比58.06%(54/93),χ²=4.098,P=0.02]、吸入药物后漱口[92.55%(87/94)比65.59%(61/93),χ²=2.876,P=0.04]正确率,管理组均较对照组高;对疾病认知情况比较:正确认知慢性炎性本质[70.21%(66/94)比44.08%(41/93),χ²=2.673,P=0.02],知晓诱发因素[85.10%(80/94)比56.99%(53/93),χ²=2.760,P=0.02],知晓治疗误区[88.29%(83/94)比53.76% (50/93),χ²=4.874,P<0.01],知晓治疗目标[86.17%(81/94)比49.46%(46/93),χ²=4.491,P<0.01],知晓需要长期治疗[90.43%(85/94)比48.38%(45/93),χ²=4.503,P<0.01]方面,管理组均好于对照组;ACT评分[(22.71±2.81)比(19.50±5.34)分,t=2.041,P=0.04]、miniAQLQ评分[(84.28±11.16)比(64.23±14.38)分,t=3.298,P<0.01]均明显升高;1年内管理组急性加重次数[0(0,1)比2(1,3)次,Z=-3.237,P<0.01]较对照组少,第1次急性加重距入组时间[184(96,284)比96(59,177)d,Z=3.873,P<0.01]较对照组增加。结论分级诊疗管理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吸入药物技术及其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哮喘 社区卫生服务 投药,吸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阿托品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麻气管插管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的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胸部增强CT倾向肺癌伴7区纵隔淋巴结增大并拟行全麻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活检及EBUS-TBNA检查的87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阿托品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评估术前、术中及术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口咽气道分泌物量、指端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病理阳性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评价阿托品应用价值。结果气管插管术前阿托品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131.70±15.3)mmHg比(140.7±13.7)mmHg、(79.1±7.6)mmHg比(85.6±7.4)mmHg(t值2.885、4.061,均P< 0.05)。内镜操作开始后10 min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收缩压(109.1±11.2)mmHg比(105.0±12.15)mmHg、舒张压(66.9±7.5)mmHg比(68.0±8.3)mmHg;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为(136.9±23.0)mmHg比(129.9±11.2)mmHg、(77.6±10.9)mmHg比(78.5±6.4)mmHg(t值分别为-1.617、0.687、-1.751、0.448,均P>0.05)。气管插管术前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6,P>0.05),内镜操作开始后10 min和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阿托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323、-2.181,P< 0.01和P<0.05)。内镜操作开始后10 min、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阿托品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率均小于对照组(t值-7.947、-6.962、-3.187、-3.232,均P< 0.01)。内镜操作开始后10 min阿托品组心率变化率小于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变化率大于对照组(t值-6.467、-4.131,均P< 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气管插管术前与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口咽及气道分泌物、指端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4、2.759、-3.314、-2.767,均P< 0.01)。阿托品组内镜操作时间(25.9±5.7)min较对照组(26.4±4.7)min短(t=0.391,P>0.05)。阿托品组术后无不良反应患者34例(85.0%),对照组43例(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EBUS-TBNA术前应用阿托品有利于稳定术中血压和心率,且减少术后口咽、气道分泌物产生。

  • 标签: 阿托品 腔内超声检查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膈肌起搏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比较2组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及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用力肺活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胸闷、爬坡、家务活动、户外活动信心、睡眠、精神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治疗前mMR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963);观察组治疗后mMRC分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18,P=0.02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体外膈肌起搏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级诊疗在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分级管理体系,采用抽签法抽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就诊的118例稳定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简称管理组,60例)及对照组(58例),管理组患者转诊至社区医院行哮喘控制与管理教育,督导治疗,并于治疗2周及1、3、6、9个月、1年随诊;对照组患者首次就诊强调规律用药,予以哮喘管理,6个月及1年复诊。管理1年,对比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第1次急性加重的时间、平均医疗花费,对比两组患者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比例、哮喘控制(ACT)评分、莱彻斯特咳嗽评分(LCQ)、简略生命质量评分(miniAQLQ)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肺功能的差异。结果管理6个月时,管理组吸入ICS人数[45(75.0%)比36(62.1%),χ2=4.143],ACT评分[(20.7±3.9)分比(18.1±4.1)分,t=3.213],LCQ评分[(13.5±5.3)分比(10.8±3.0)分,t=2.603],FeNO[(29.8±12.8)ppb比(37.1±11.1)ppb,t=2.018]均比对照组好(均P<0.05),miniAQLQ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时,管理组吸入ICS人数[50(83.3%)比34(58.6%),χ2=5.748],ACT评分[(22.1±2.8)分比(19.5±2.3)分,t=2.241],LCQ评分[(16.5±4.2)分比(11.6±3.2)分,t=5.603],miniAQLQ评分[(83.2±11.1)分比(68.1±13.3)分,t=3.186],FeNO[(28.2±13.1)ppb比(38.1±16.3)ppb,t=2.716]均比对照组好(均P<0.05),FEV1%、FVC%、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时,管理组LCQ评分[(16.5±4.2)分比(13.5±5.3)分,t=3.186],miniAQLQ评分[(83.2±11.1)分比(69.1±14.3)分,t=5.603]较6个月时明显改善(均P<0.05),吸入ICS人数、ACT评分、FeNO、FEV1%、FVC%、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次加重延迟时间[182(92,284)d比92(58,176)d,Z=4.384]较对照组增加,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0(0,1)比2(1,3),Z=-3.187]、平均1年医疗花费[(10 523.0±550.5)元比(15 787.1±1 421.2)元,t=2.653]均比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实施分级诊疗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控制率,减少急性加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哮喘 社区卫生服务 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