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因导致的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气管切开术患儿186例,其中男117例,女69例,男女比例1.7∶1。患儿年龄4 d至14岁,中位年龄31.5个月。除1例在急诊室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2例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其余183例均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手术。将患儿按气管切开病因分为4组:A组90例,为神经肌肉病、重症感染;B组26例,为头颈肿瘤的前置或同期手术;C组57例,为先天畸形、上气道梗阻;D组13例,为意外伤害。记录并分析患儿基本信息、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转归。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4年,其中33例患儿失访,完成随访的153例患儿中46例死亡。186例患儿中紧急气管切开23例(12.4%),其中C组患儿急诊气管切开16例(28.1%),高于A组(1例,1.1%)、B组(2例,7.7%)、D组(4例,30.8%)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8,P<0.05)。C组患儿气管切开时的平均年龄为25.3个月,低于其他组(F=33.76,P<0.05),平均住院日亦低于其他组(F=14.95,P<0.05)。4组患儿中,术后切口出血11例,颈部皮下气肿6例,意外脱管10例(其中2周内脱管4例,2周后脱管6例)。6例患儿于拔管后0.5~1年行气管皮肤瘘修补手术,其余拔管患儿的颈部造口均自行愈合。2例因意外脱管行二次气管切开术,3例因拔除气切管后再次呼吸困难,行二次气管切开术。107例存活患儿中,术后气管套管未拔除患儿42例,拔出气管套管患儿65例,平均带管时间8.8个月,4组患儿的气管套管拔管率分别为55.6%、45%、6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儿童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较少,且长期带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带管时间与原发病治疗情况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预测唾液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68例唾液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训练组(40例)、验证组(14例)和测试组(14例)。从PET图像中半自动勾画肿瘤原发病灶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和降维,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采用Delong检验对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8(95%CI:0.78~0.95),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2.3%,准确度为88.2%。结合PET/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cN)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为0.97(95%CI:0.89~0.99),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7.1%。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与c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5),影像组学模型与c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原发肿瘤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PET/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相结合,构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唾液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73例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TNF-α多态性位点308A/G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两组患者TNF-α 308核苷酸基因型。分析不同并发症(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低心排出量、肾功能不全和死亡) TNF-α 308核苷酸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无并发症患者GG基因型频率(80.54%,120/149)明显高于有并发症患者GG基因型频率(54.17%,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9,P<0.05)。无并发症患者GA基因型频率(13.42%,20/149)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GA基因型频率(29.17%,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5)。无并发症患者AA基因型频率(6.06%,9/149)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AA基因型频率(16.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P<0.05)。无并发症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87.25%,130/149)明显高于有并发症患者G基因型频率(68.75%,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5)。无并发症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12.75%)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A基因型频率(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3,P<0.05)。无并发症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23±0.27) ng/ml]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85±0.3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1,P<0.05)。GG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03±0.23) ng/ml]明显低于GA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45±0.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9,P<0.05)。GA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98±0.31) ng/ml]明显低于AA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45±0.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 G308A是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结论TNF-α G308A是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种不同类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缝线固定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因外伤导致无法囊袋内植入IOL的患者42例(42眼),所有患者均接受二期经睫状体平坦部IOL巩膜缝线固定术,其中植入Zeiss CT Lucia 601PY单焦点后房型IOL 25例(25眼)作为601PY组;植入AQBH单焦点后房型IOL 17例(17眼)作为AQ组。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等效球镜度(SE)等差异。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601PY组、AQ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9,P=0.164;Z=-0.36,P=0.721)。2组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P=0.215)。2组术后MTF cutoff、OS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43;t=-2.22,P=0.038)。2组术后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P=0.517)。结论:单焦点IOL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缝线固定术可获得较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但不同类型单焦点IOL术后视觉质量存在差异,其中Zeiss CT Lucia 601PY IOL略优于AQBH IOL。
简介:摘要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大流行以来,SARS-CoV-2的出现并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标志着冠状病毒再次跨越物种屏障并导致在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目前对于SARS-CoV-2的防治主要借鉴于对冠状病毒的治疗经验,仅局限在对症支持治疗,并无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措施。本文从基因组、蛋白质及疫苗方面综述了SARS-CoV-2的研究进展,为防治SARS-CoV-2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0例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7例,女63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15~89岁。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腹股沟疝复发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和术后情况:350例患者中,行腹股沟疝开放手术173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177例。173例行腹股沟疝开放手术患者中,行平片修补术66例,行Lichtenstein修补术54例,行网塞-平片修补术30例,行Bassini修补术23例。177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行经腹腹膜前修补术134例,行全腹膜外修补术43例。350例患者中,335例术后未发生VTE,15例术后发生VTE。15例患者术后发生VTE[开放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2例(死亡1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2例、肺血栓栓塞症3例(死亡1例)。(2)随访情况:350例患者中,349例术后1年获得随访。349例患者中,术后1年内腹股沟疝复发2例、术区血清肿18例。349例患者未发生术后补片相关感染和术区切口感染。14例术后发生VTE患者1年内腹股沟疝无复发。(3)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手术类别、术区压迫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Caprini评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χ2=13.217,9.183,4.388,8.694,Z=-4.690,-5.265,-4.281,-4.883,P<0.05)。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5.0 kg/m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开放手术、术区压迫时间≥42 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60 h、术后Caprini评分>5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85,1.320,0.256,0.013,7.874,1.112,1.027,6.909,95%可信区间为1.031~1.141,1.024~1.702,0.071~0.929,0.016~0.800,1.489~41.630,1.061~1.165,1.008~1.047,3.045~15.678,P<0.05)。结论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5.0 kg/m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开放手术、术区压迫时间≥42 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60 h、术后Caprini评分>5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 syndrome,KS)是以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低,且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加之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国内外相关文献多为个案报道。现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完全性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耳聋、不育症患者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脑转移瘤治疗技术HyperArc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技术在剂量学参数及计划复杂性方面差异。方法选取26例脑转移瘤患者,处方为9 Gy 3次、6 Gy 5次,分别采用HyperArc (HA)、共面(Cop)及非共面(Non-cop) VMAT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比较3种计划靶区(PTV) RTOG适形指数(RTOG CI)、Paddick 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脑干Dmax以及Brain-PTV的V2Gy-V26Gy。此外,对机器跳数以及计划复杂性参数(包括MCSv和ALPO)进行比较。结果为了防止治疗时脱靶,所有计划RTOG CI都>1.1。对于Paddick CI,HA计划的高于Cop和Non-cop VMAT (0.89±0.019∶0.88±0.017,P=0.001和0.89±0.019∶0.87±0.036,P=0.003)。对于GI,HA计划的跌落最快(3.35±0.64),其次为Non-cop VMAT (3.70±0.80),最差为Cop VMAT (4.90±1.85)。对于脑干Dmax,HA计划低于Non-cop VMAT计划[(604.14±531.61) cGy∶(682.75±558.22) cGy),P<0.05]。对于V12Gy和V24Gy,HA计划都低于VMAT计划(均P<0.05)。对于机器跳数,HA计划低于Non-cop VMAT、Cop VMAT计划(2 872.60±566.93∶3 771.28±1 022.38、2 872.60±566.93∶4 494.08±1 323.09,均P<0.05)。计划复杂性方面,Cop VMAT计划的MCSv最低,即复杂度最高(P<0.05);HA计划的ALPO较Non-cop更高,即HA计划复杂度较低(P<0.05)。结论对于脑转移瘤治疗,HyperArc较VMAT技术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剂量跌落,对脑干及正常脑组织保护更好,且计划复杂性也较低。
简介:【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发展,目前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在持续提升,如何快速出行便捷出行,已经成为了各地区开展市政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在以极高的速度发展着,也出现了大量的超长线路,但是某些城市在对轨道交通超长线路建设中存在有一定的问题,致使轨道交通的设计不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不符合城市规划,甚至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本文就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超长线路统计分析进行思考研究,希望能为同类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提供借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