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5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指屈肌、腕屈肌以及肱二头肌痉挛改善的即刻效应和短期效应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加权均数差(WMD)=-0.84,95%置信区间(CI)为(-1.03,-0.65),P<0.01];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手腕运动功能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优势[WMD=0.95,95%CI(-0.16,2.5),P=0.23];暂未有证据显示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WMD=-1.33,95%CI(-7.98,5.32),P=0.69]。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痉挛的程度,安全性好,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因门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下手术21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50例(开腹组)。应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相关指标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 05),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均少于开腹组(P<0. 05);两组间的腹腔出血、腹、盆腔积液、肺部感染、胰瘘以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玻璃体切割手术(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V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723)、logMAR BCVA (t=1.703)、CMT (t=-0.956 )、眼压(t=-1.4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94、0.343、0.157)。所有患眼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对照组患眼玻璃体切割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有效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BCVA、CMT变化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眼手术后BCVA、CMT、眼压比较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视力改善程度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NVS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4只眼(80.0%),不变6只眼(20.0%);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5只眼(83.4%),不变4只眼(13.3%),下降1只眼(3.3%);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P=0.792)。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NVS组= 0.002、0.005,P对照组=0.004、<0.001)。NVS组、对照组患眼视力稳定时间分别发生于手术后1、3个月;CMT开始降低时间分别为手术后1周、1个月。NVS组、对照组有效手术时间分别为(4.50±1.41)、(15.50± 2.33)min;两组有效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5)。NVS组手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手术中出现黄斑裂孔1只眼,手术后出现低眼压3只眼。结论NVS和玻璃体切割治疗IMEM具有相似疗效。NVS有效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恢复更快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管镜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与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后再狭窄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全国18家医院的301例接受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瘢痕性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方式包括电刀切割、激光消融、球囊扩张、冷冻、局部用药和(或)支架置入。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气道狭窄的参数(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狭窄程度、狭窄类型)、患者接受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方式、麻醉方法等,并记录第一次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道通畅的维持时间(前两次介入治疗之间的间隔天数)及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平均临床有效率为67.8%(204/301)。狭窄部位(OR 1.548; 95% CI: 1.038~2.307,P=0.032)、呼吸困难指数(OR 2.140; 95% CI: 1.604~2.855,P<0.001)及介入治疗方式(OR 0.458; 95% CI: 0.267~0.787,P=0.005)是与气管镜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有效性相关的影响因素。狭窄部位(OR 1.508; 95% CI: 1.273~1.787,P<0.001)、狭窄程度(OR 1.581; 95% CI: 1.029~2.067,P=0.001)、麻醉方法(OR 1.581; 95% CI: 1.029~2.067,P<0.001)和是否局部用药(OR 1.304; 95% CI: 1.135~1.497,P<0.001)是与第一次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道通畅维持时间有关的影响因子。结论气管镜介入治疗是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方式。介入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包括抗凝、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机械性血栓清除、髂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1例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传统治疗方案组(抗凝或抗凝联合CDT组)、综合治疗方案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的短期静脉通畅率评分、远期左股静脉近端瓣膜功能之间的差异,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远期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综合治疗方案组患者短期静脉通畅率评分高于传统治疗方案组(t=9.872,P<0.001)。综合治疗方案组PTS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方案组(χ2=7.146, P=0.008)。综合治疗方案组左股静脉瓣膜功能优于传统治疗组(χ2=23.834,P<0.001)。结论抗凝基础上的包括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机械性血栓清除、髂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CDT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远期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先天性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0例,手术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未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11例,手术方法采用系膜成形,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系膜成形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经肛门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系膜成形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2.8(1.7,3.5)d与5.0(5.0,6.0)d,P<0.05;14.0(13.0,15.3)d与19.5(18.3,20.8)d,P<0.05;30.0(29.5,56.3)d与57.5(56.3,66.3)d,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但系膜成形组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与75%,P=0.009;0与62.5%,P=0.007],直接胆红素最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4.3(12.1,44.3)μmol/L与60.3(21.5,69.0)μmol/L,P<0.05]。随访12~72个月,两组患儿生长发育位于正常儿童生长发育中位数以下、-2个标准差以内。结论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静脉营养使用、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随访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与腹腔镜手术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10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54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观察组患者采用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 ,对照组则为 腹腔镜手术。 结果: 从患者复发率上看,对照组复发率为 44.4% ;对照组为 37.0% ;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在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情况较好,患者恢复快,且效果与腹腔镜手术无明显差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虎力散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筛选虎力散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结合UniProt数据库挖掘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挖掘RA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图。通过对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析后,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以关键靶点蛋白为基础,实现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虎力散胶囊34个有效活性成分和530个药物靶点蛋白,RA相关基因1 071个,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44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发现IL6、VEGFA、EGFR、CASP3、MAPK8等可能是虎力散胶囊治疗RA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00条相关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IL-17、TNF等经典信号通路。结论虎力散胶囊药对治疗RA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其关键作用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简介:摘要尽管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吸入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并面临急性发作风险(GOLD分级D组)。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慢阻肺的新技术——靶向肺去神经技术(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TLD),有可能成为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本文就该技术的理论基础、设备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等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微经皮肾镜治疗直径<3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直径<3 cm的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研究组行超微经皮肾镜碎石术(SMP)。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血红蛋白、血肌酐、并发症及各阶段结石清除率。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7天、第60天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热、肾绞痛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SMP与FURL治疗直径<3 cm肾结石对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而SMP术后各阶段结石清除率更高,发热、肾绞痛发生率较低,疗效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予以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采取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到研究中的患者一共是120例,划分成应用不同治疗模式的研究组以及参照组,前一组进行腹膜外疝修补术,后一组进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治疗的成效情况。结果:观察的内容包括并发症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天VAS评分几项,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优势更加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快速康复治疗老年胸腰骶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PKP/PVP术快速康复治疗T5~S1老年胸腰骶椎骨折患者69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X线片测定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s角,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定疗效。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8±11)个月。术中出血量2~15 ml,平均(5.0±2.1)ml。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5±7)min。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陈旧性骨折发生无症状椎间隙人工骨渗漏,2例PMMA椎旁渗漏。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5±0.7)分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0.7±0.7)分。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的(62±32)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94±38)。Cobb’s角由术前的(16±5)°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2.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PKP/PVP术,快速康复治疗老年胸腰骶椎骨折,可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早期下床快速康复锻炼,骨折愈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