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治疗前预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远处转移风险的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9月来自三家医院的1393例经病理证实的NP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训练队列1049例、外部验证队列344例)。用ITK-SNAP勾画感兴趣区并用Pyradiomics包逐层提取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特征,最后通过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GBM)算法构建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比较模型的预测效能,以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临床实用性。利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算法赋予最佳预测模型可解释性。结果经筛选后最终保留10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影像组学特征、临床特征、影像组学+临床特征三种特征组合构建了GBM_R、GBM_C和GBM_RC模型。三者在训练集上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分别为0.938、0.724和0.938;GBM_RC(命名为NPC-Wise)在外部验证集中取得了最高的AUC值,为0.775。N分期是NPC-Wise预测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SHAP模型预测力图能直观可视化特征影响NPC-Wise预测远处转移风险的过程。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NPC-Wise在预测NPC远处转移风险方面具有较高效能,SHAP算法为其提供了个体水平的可解释性,能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源性脓毒血症不同阶段炎性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8年4月解放军勤联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收治的71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7例;年龄39~96岁[(63.1±18.3)岁]。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脓毒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三组:脓毒血症组21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为3.0(2.0,3.0)分],严重脓毒血症组21例[SOFA评分为9.0(6.0,11.0)分],脓毒性休克组29例[SOFA评分为15.0(14.0,16.0)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与SOFA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加权分析分析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统计并比较各组炎性指标的水平。结果(1)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与SOFA呈显著正相关,其rs值分别为0.738,0.712,0.314,0.795(P<0.01);血小板与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值为-0.661(P<0.0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D-二聚体、降钙素原与SOFA评分显著相关(P<0.01);逐步回归加权分析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及拟合度。(3)炎性指标比较:中性粒细胞占比在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的中位数分别为82.30(76.25,88.45),90.50(86.55,93.85),95.10(92.05,97.95);血小板中位数分别为183.01(144.50,246.50)×109/L、149.11(81.04,207.00)×109/L、81.26(50.01,93.50)×109/L;D-二聚体中位数分别为0.98(0.71,1.74)mg/L、3.45(1.79,5.56)mg/L、7.19(4.26,11.63)mg/L;降钙素原中位数分别为0.55(0.21,1.09)ng/ml、5.45(3.74,11.80)ng/ml、17.68(13.97,26.75)n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血小板血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尿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多指标联合检测更能准确预测尿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复杂性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血管性疾病门诊确诊的复杂性静脉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标准连续选择病例。予口服西罗莫司治疗,每日1.0~1.5 mg/m2,分2次给药,每次间隔12 h;血药浓度维持在5~15 ng/ml。详细收集患儿治疗前临床信息、干预及随访信息。按国际通用四级分类法评估总体疗效,较治疗前改善0~25%为Ⅰ级、26%~50%为Ⅱ级、51%~75% 为Ⅲ级、76%~100% 为Ⅳ级;评估畸形部位大小、起效时间、凝血功能、疼痛、生活质量等指标;监测服药后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17.0和Graphpad Prism 6.0进行统计分析,配对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例复杂性静脉畸形患儿,包括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个月至9岁6个月,其中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4例、眶周静脉畸形2例、毛细血管畸形合并静脉畸形2例、单纯性静脉畸形1例以及疣状静脉畸形1例。口服西罗莫司治疗时间为12~43个月,平均31.2个月。口服西罗莫司后总体疗效: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2例,总有效率为90%(9/10),治愈率为20%(2/10)。畸形部位比治疗前平均缩小39.8%(t=5.761,P<0.001);起效时间中位值为4.4周;治疗6个月后D-二聚体值显著降低(W=-21.00,P=0.031),凝血功能改善;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降低为0,疼痛得到完全缓解;生活质量评分从治疗前的(40.0±10.9)分,提高到治疗6个月的(60.0±10.9)分和12个月的(75.0±6.3)分,生活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7、P=0.003,t=4.743、P=0.005)。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包括口腔黏膜炎3例、轻度血脂升高1例,大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均得到良好处理。结论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复杂性静脉畸形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1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51例患者均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共26例(17.2%)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包括围手术期吻合口漏20例(13.2%)和迟发型吻合口漏6例(4%),其中B级吻合口漏(需积极干预治疗)24例(15.9%),C级(需再次腹腔手术)吻合口漏2例(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 25 kg/m2、肿瘤周径≥ 3/4以及手术时间≥ 240 min与吻合口漏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时间≥ 240 min(OR=7.390, 95% CI: 2.483 ~ 21.988, P=0.000)、肿瘤周径≥ 3/4( OR=6.233, 95% CI: 1.932 ~ 20.107, P=0.002)及BMI≥ 25 kg/m2 (OR=3.523, 95% CI: 1.275 ~ 9.738, P=0.015)是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周径≥ 3/4、手术时间≥ 240 min以及BMI高的患者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易发生吻合口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I基本征象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和间变型脑膜瘤(anaplastic meningioma,AAM),提高术前诊断准确度。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AM患者和16例AAM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及术后病理资料,对比二者的 MRI征象和ADC值,并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AM组与AAM组间,分叶征(32%/62.5%,χ2=4.602)、囊变(54.5%/93.75%,χ2=6.297)、瘤脑界面模糊(9%/62.5%,χ2=15.843)、中-重度瘤周水肿(50%/87.5%,χ2=5.401)、肿瘤增强均匀(47.7%/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M和AM的ADCmean(ADCmin和rADC)分别为(0.742±0.083)×10-3 mm2/s和(0.890±0.076)×10-3 mm2/s[(0.700±0.099)×10-3 mm2/s和(0.842±0.079)×10-3 mm2/s,(1.07±0.10)和(1.17±0.10)],P<0.001。当ADCmean阈值取0.822×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4.1%、87.5%;当ADCmin阈值取0.800×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5%、87.5%;rADC阈值取1.005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5.5%、43.7%。结论瘤脑界面模糊、瘤周水肿、分叶征、囊变及强化均匀性这5项MRI征象有助于AM与AAM的鉴别,结合DWI定量参数(ADCmean、ADCmin和rADC)可有效提高AAM与AM的术前诊断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多态性、循环水平与乳腺癌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820例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到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年龄和居住地与病例组匹配的90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采用三个广泛关注的MCP1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24611、rs2857656和rs4586构建工具变量,分析趋化因子MCP1循环水平与乳腺癌的关联性。结果MCP1 rs1024611(OR=1.26,P=0.002)、rs2857656(OR=1.23,P=0.006)和rs4586(OR=1.23,P=0.003)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SNP rs1024611(β=1.194,P<0.001)、rs2857656(β=1.221,P<0.001)和rs4586(β=1.137,P<0.001)的罕见等位基因与MCP1循环水平呈正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显示,MCP1循环水平每增加23.7 pg/ml,乳腺癌风险增加0.25倍;MR分析显示,MCP1循环水平的每增加23.7 pg/ml,乳腺癌风险增加0.20倍。结论MCP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MCP1循环水平升高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MCP1可作为乳腺癌早期预测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