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流行特征以及空间聚集性,探究防控关键季节、重点人群和区域,指导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市恙虫病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描述季节、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 10.3软件开展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FleXScan 3.1.2软件开展空间扫描。结果2011 - 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92例,年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0.21/10万(范围为0.12/10万~ 0.49/10万)。10 - 11月报告病例占87.5%(168/192),高峰出现在11月(57.8%,111/192)。男性占64.1%(123/192);年龄中位数为59岁(范围为6 ~ 84岁),≥60岁和45 ~ 59岁组分别占47.9%(92/192)和31.2%(60/192),共占79.2%(152/192);农民占43.8%(84/192),家务及待业者占16.7%(32/192),离退人员占15.6%(30/192),工人占6.8%(13/192),共占82.8%(159/192)。报告病例总数前4位的地区分别为江宁区(23.4%,45/192),六合区(22.9%,44/192),鼓楼区(10.4%,20/192)和江北新区(8.9%,17/192),共占65.6%(126/19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 = 0.34(Z = 5.90,P < 0.001);FleXScan 3.1.2软件扫描探测到2个空间聚集区域,一级聚集区覆盖江宁区3个、雨花台区1个和浦口区2个街道[限制性对数似然比(RLLR)= 26.91,P < 0.001],二级聚集区覆盖六合区6个和江北新区4个乡镇/街道(RLLR = 26.48,P < 0.001),聚集区域均为涉农区。结论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较低且平稳,属于典型的秋季型疫区,中老年人群和涉农区域分别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建议将恙虫病纳入法定或南京市重点传染病管理,开展恙虫病诊治技术和信息报告管理培训,在高发季节强化和落实健康宣教、个人防护、防鼠灭鼠、媒介控制等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眼位成功矫正后早期的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1个月眼位矫正成功的患者177例,年龄7~14(9.97±2.16)岁。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术后1个月的眼位和双眼视功能参数,及其与术前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斜视角均符合正位标准,与术前斜视角有显著差异(远距:-2.80△±3.96△vs.-33.67△±9.17△,t=-41.83,P<0.001;近距:-4.05△±4.68△vs.-38.50△±9.09△,t=-44.27,P<0.001)。远距(2.59±0.38 vs.2.80±0.25,t=7.30, P<0.001)和近距(2.19±0.36 vs.2.36±0.44,t=5.68,P<0.001)立体视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分别有16.4%和22.0%患者获得远距和近距正常的立体视功能。术后远距知觉性融像功能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χ2=8.08,P=0.004),而近距结果与术前比较无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的远距和近距立体视功能与术前年龄、屈光参差度、远距和近距立体视功能呈显著正相关(远距:r=0.15,P=0.043;r=0.19,P=0.012;r=0.28,P<0.001;r=0.22,P=0.004;近距:r=0.23,P=0.002;r=0.34,P<0.001;r=0.15,P=0.043;r=0.49,P<0.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眼位成功矫正后,术后早期立体视和知觉性融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立体视功能状态与手术年龄、屈光参差量、术前立体视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哮喘患儿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依从性及肺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从确诊的哮喘患儿中抽取出78例进行观察与分析,按照入院时间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9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则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在依从率上,实验组数据明显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形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指标上,经过护理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形成了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哮喘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的肾功能与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3—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老年患者。依据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血管起源的白质高信号及血管起源的腔隙出现的情况,评估患者的CSVD总负荷,使用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的肌酐方程(CKD-EPI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eGFR与CSVD总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CSVD总负荷评分为0、1、2、3和4分的患者分别有35例、38例、39例、28例和12例。CSVD总负荷评分越高(0~4分),患者的年龄越大[(67.43±6.59)岁、(68.42±6.83)岁、(72.18±7.94)岁、(76.46±7.75)岁、(79.92±6.17)岁;F=12.018,P<0.001],eGFR值越小[(92.94±12.45)、(90.52±8.62)、(89.45±8.48)、(83.90±7.19)、(79.16±7.77)ml·min-1·1.73m-2;F=7.210,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eGFR与CSVD总负荷呈负相关(r=-0.399,P<0.001)。进一步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后,eGFR的下降是CSVD总负荷增加的危险因素(OR=0.957,95%CI=0.924~0.990,P=0.012)。结论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中,eGFR是CSVD总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eGFR水平下降,CSVD总负荷加重。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新发皮质下小梗死(RSSI)伴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RSSI伴认知障碍患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2月至12月收治的RSSI患者115例,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评分≥26分,45例)及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评分<26分,7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EPVS体积等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RSSI伴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进一步根据EPVS视觉分级将患者分为EPVS无-轻度组及中重度2组,比较2组患者不同认知功能域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EPVS分级及体积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结果RSSI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血肌酐水平、基底节区EPVS(BG-EPVS)中重度患者比例、BG-EPVS体积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G-EPVS体积是RSSI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1,95%CI:1.028~1.965,P=0.034)。在RSSI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中,BG-EPVS中重度组患者的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域评分明显低于无-轻度组患者,Stroop色词测验(SCWT)和连线测试(TMT)复合Z分及执行功能总复合Z分明显高于无-轻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SSI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BG-EPVS分级及BG-EPVS体积均与执行功能总复合Z分呈正相关关系(r=0.439,P=0.001;r=0.410,P=0.001)。结论BG-EPVS体积是RSS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BG-EPVS分级及BG-EPVS体积均与认知功能中的执行功能损伤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