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颅脑外伤患者中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使用双盲法随机选择45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诊断,对获取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CT诊断正确,CT诊断阳性42例,检出率为93.33%,其中急性硬膜外血肿10例、颅骨骨折并脑挫裂伤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气肿10例、颅底骨折13例。根据CT诊断结果,对4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40例抢救成功,1例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62%、死亡率为2.38%。结论:在颅脑外伤诊断中,使用CT影像学技术临床价值较高,可明确颅脑损伤程度和具体类型,提高了疾病检出率,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简介:根据发展脉络,徽州学者人性论的传承与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南宋:朱熹人性论的形成。朱熹在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基础上对人性的本质、人性的特点、人性的内容以及人性的改造作了全面的阐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性二元论体系。元代:方回、陈栎、胡炳文对朱熹人性论的继承。方回、陈栎、胡炳文等人对朱熹性二元论的遵奉可谓不遗余力。明代:汪应蛟对朱熹人性论的改造。由于陆王心学的渗透,新安理学内部出现了分歧,汪应蛟对朱熹的性二元论作了部分改造。清代:戴震对朱熹人性论的颠覆。戴震从人性的本质、人性的特点、人性的内容以及人性的改造四个方面提出了与朱熹截然不同的观点,从而使徽州学者的人性论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凉膈散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于2021年4至12月,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凉膈散成分及其抗脓毒症ALI的靶点进行分析,富集相关信号通路。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ALI模型组(模型组),凉膈散低、中、高剂量组。其中,假手术组10只,其他4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法(CLP)建立大鼠脓毒症ALI模型。假手术组:灌胃生理盐水2 ml,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模型组:进行手术且灌胃生理盐水2 ml;凉膈散低、中、高剂量组:进行手术且分别灌胃凉膈散3.9、7.8、15.6 g/kg。检测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评价肺泡毛细血管屏障通透性。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蛋白激酶B(AKT)、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相对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凉膈散177个活性成分,抗脓毒症ALI靶点88个。GO功能富集到354个条目,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108条。PI3K/AKT信号通路在凉膈散抗脓毒症ALI中起重要作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6.35±0.95)增加(P<0.001),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正常结构破坏,肺泡灌洗液IL-6[(392.36±66.83)pg/ml]、IL-1β[(137.11±26.83)pg/ml]、TNF-α[(238.34±59.36)pg/ml]含量升高(P<0.001、=0.001、<0.001),肺组织中p-PI3K、p-AKT、p-ERK1/2蛋白表达水平(1.04±0.15、0.51±0.04、2.31±0.41)升高(P=0.002、0.003、0.005)。与模型组比较,凉膈散各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轻,凉膈散中剂量组肺组织湿/干质量比(4.29±1.26)降低(P=0.019), TNF-α含量[(147.85±39.05)pg/ml]降低(P=0.022),p-PI3K(0.37±0.18)、p-ERK1/2(1.36±0.07)相对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8、0.017);高剂量组肺组织湿/干质量比(4.16±0.66)降低(P=0.003),IL-6、IL-1β、TNF-α含量[(187.98±53.28)pg/ml、(92.45±25.39)pg/ml、(129.77±55.94)pg/ml]降低(P=0.001、0.027、0.018),p-PI3K、p-AKT、p-ERK1/2相对蛋白表达水平(0.65±0.05、0.31±0.08、1.30±0.12)降低(P=0.013、0.018、0.015)。结论凉膈散对脓毒症ALI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ERK1/2与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