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华信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9家北京市内医疗中心消化内科门诊,应用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入组标准为结石最大径≤10 mm且结石在X线下不显影。治疗方案为连续6个月口服UDCA,剂量为10 mg·kg-1·d-1。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DCA溶石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共纳入215例患者,胆囊结石完全溶解率为19.5%(42/215),部分溶解率为50.7%(109/215),治疗总有效率为70.2%(151/215)。泥沙样结石的完全溶解率高于成块结石[37.0%(17/46)比14.8%(25/169);OR=3.377, 95%置信区间(95%CI) 1.621~7.035, P=0.001];成块结石中,直径≤5 mm的结石完全溶解率高于直径>5 mm的结石[37.5%(9/24)比11.0%(16/145);OR=4.837, 95%CI 1.823~12.839, P=0.002]。高体重指数(OR= 0.872, 95%CI 0.764~0.995,P=0.043)和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42, 95%CI 0.912~0.973,P<0.001)的患者完全溶解率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DCA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40, 95%CI 0.908~0.974,P=0.001)、胆囊壁粗糙(OR=0.438, 95%CI 0.200~0.962,P=0.040)和成块结石(对比泥沙样结石,OR=0.236, 95%CI 0.101~0.550,P=0.001);对于成块结石的患者,影响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26, 95%CI 0.877~0.978,P=0.006)和结石直径>5 mm(OR=0.142, 95%CI 0.043~0.470,P=0.001)。经UDCA治疗6个月后,患者胆源性腹痛评分由0分(0分,6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自1分(0分,2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9.13,均P<0.001)。结论UDCA对于胆囊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溶石效果,并且可以减轻患者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胆囊结石病程长、胆囊壁粗糙和结石直径>5 mm是UDCA溶石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PT结合微信视频宣教与传统宣教模式在老年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5月该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住院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PT结合微信视频宣教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宣教模式,分析两组老年住院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oston量表评分肠道准备合格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且I级占7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oston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36%,且相关肠道准备过程知识掌握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工作量(45.57±9.34)min显著小于对照组(67.33±13.45)min,肠道准备完成率、息肉检出率以及盲肠插镜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PT结合微信视频宣教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宣教模式,应用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