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患眼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患者5例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30.80±21.98)岁。晶状体相关手术角膜切口缝线4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缝线1只眼。角膜缝线眼表存留时间(20.00±7.41)个月。5只眼中,因眼红、眼痛于外院给予角膜缝线拆除1只眼;其余4只眼中,缝线松动3只眼。给予患眼感染性眼内炎标准治疗,包括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角膜缝线拆除、眼内注药、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PPV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予硅油填充。治疗后随访时间(11.00±7.38)个月。观察分析手术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B型超声及微生物培养结果等资料。结果患眼角膜可见围绕缝线的浸润、溃疡灶或脓肿。B型超声检查可见患眼全段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前机化条索、球壁水肿。玻璃体液培养结果阳性3只眼,分别为草绿色链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治疗后所有患眼眼内感染均成功控制,无眼内容物剜除或眼球摘除者。治疗前,患眼BCVA为无光感~数指;治疗后,BCVA> 0.3者2只眼。结论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患眼角膜均可见围绕缝线的浸润、溃疡灶或脓肿,其与缝线长期存留于眼部有关;大部分患眼就诊时存在缝线松脱;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部分患眼视力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 : 目的 : 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实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 选取 400名慢性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00名,两组均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整体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讨论 : 将整体护理能够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肺动脉受累(pulmonary artery involvement, PAI)有别于主动脉系统受累的大动脉炎,其临床症状、受累血管及预后与传统的大动脉炎有较大差异。近年来,有关单纯肺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isolated PAI)或以肺动脉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大动脉炎的报道逐渐增多,然而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以及诊断标准的局限,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的漏诊和误诊率仍然较高,应引起更多重视。本文对以肺动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用于牙髓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牙髓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干髓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同样显著(P<0.05)。结论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用于牙髓炎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清热化瘀方及中药灌肠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口腔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按实验要求,选取了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某医院收入的80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4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标准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口腔护理干预。研究完成后,我们对所有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效果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将口腔护理干预措施融入患者护理过程中,观察到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部因素对儿童康复的影响。这一发现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各30例.喜炎平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d,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进行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喜炎平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P<0.05);喜炎平组患儿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在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作用明显.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04-02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ANCA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对病情监测有一定帮助。大量研究已证实ANCA具有致病性,循环中的ANCA使致敏的中性粒细胞活化,黏附并侵入血管内皮,通过脱颗粒及中性粒细胞外陷阱损伤血管,导致血管炎症。部分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循环血中并不能检测到ANCA,特别是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局限型(仅累及耳鼻喉及呼吸系统),却可在痰或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到ANCA,提示ANCA在呼吸道局部发挥致病性的潜在可能。目前,对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呼吸系统局部ANCA产生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还非常匮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对后续研究方向的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盆底肌训练在阴道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阴道炎患者共计136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8)和参照组(n=68),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训练,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阴道瘙痒、阴道疼痛等症状评分方面低于参照组,在阴道PH值、阴道分泌物及阴道黏膜等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88%,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在阴道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并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极佳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