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涂片、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细胞遗传学检测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80例,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骨髓穿刺,并进行骨髓涂片、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FISH、细胞遗传学检测,比较各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280例患者中,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中位浆细胞比例高于骨髓涂片(20例,0.675比0.300)及流式细胞术(47例,0.650比0.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3,P<0.01;Z=-5.947,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CD38、CD138、κ、λ、CD56、CD19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280/280)、100.0%(280/280)、57.5%(161/280)、42.5%(119/280)、62.1%(174/280)、19.3%(54/280);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CD38、CD138、κ、λ、CD56的阳性率分别为98.9%(277/280)、98.2%(275/280)、57.5%(161/280)、42.5%(119/280)、62.1%(174/280);两种检测方法对相同检测指标的检测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FISH检测的患者基因异常检出率为69.9%(93/133),其中直接荧光原位杂交(D-FISH)异常检出率为42.9%(57/133),CD138磁珠分选系统(MACS)-FISH异常检出率为82.7%(110/133)。行G显带检测的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为38.5%(85/221)。FSIH,尤其是MACS-FISH,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G显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97,P<0.05)。结论骨髓涂片、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流式细胞术、FISH(尤其是MACS-FISH)、细胞遗传学等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应用更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并可能对预后判定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6年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VL)抑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艾滋病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HIV/AIDS接受治疗后VL抑制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VL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2014—2016年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中共4 833例接受治疗,其中首次VL抑制的有3 449例,抑制率71.36%。文化水平为初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HIV/AIDS治疗后首次VL取得抑制的可能性高于小学及以下者,OR值分别为1.75和2.00;在临床机构治疗的HIV/AIDS首次VL取得抑制的可能性高于在疾控机构治疗者,OR值为1.29;治疗基线CD4细胞水平为201~350、351~500及≥501个/μl的HIV/AIDS首次VL取得抑制的可能性高于≤200个/μl者,OR值分别为2.36,2.11和2.66;漏服药物HIV/AIDS首次VL取得抑制的可能性低于按时定量服药者,OR值为0.55。以上P值均<0.05。结论HIV/AIDS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与其文化水平、治疗基线CD4细胞水平、治疗机构和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尽早治疗、医疗机构开展治疗服务以及提高服药依从性可进一步促进抗病毒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