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单次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黄斑形态和视力改变。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4—8月深圳市眼科医院有单次激光光凝或IVR治疗史的4~10岁ROP患儿14例23眼作为ROP组,其中单纯激光光凝9例14眼作为激光光凝组,IVR 5例9眼作为玻璃体腔注射组。同期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正常儿童8例16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测量各组患儿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VD)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PD);利用其B-scan模式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检查并记录所有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OCTA图像显示ROP组FAZ区域较对照组小,FAZ形态较对照组不规则,CF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激光光凝组黄斑中心凹陷变浅,轮廓接近消失。ROP组FAZ面积、FAZ形态指数、VD和PD分别为(0.09±0.08)mm2、0.51±0.25、(19.18±2.50)mm/mm2和0.35±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2±0.08)mm2、0.68±0.07、(20.94±0.93)mm/mm2和0.38±0.02,ROP组CFT为(215.00±21.32)μ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4.29±20.2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3、-3.14、-3.02、-2.52、8.91,均P<0.05)。2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7)。激光光凝组CFT较玻璃体腔注射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1)。结论单次激光光凝或IVR史ROP患儿黄斑区形态存在明显改变,但BCVA并未因此受到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仍是目前ROP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应用,为临床治疗ROP提供了新方法。但其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法的把控仍存在诸多不当和偏差,导致抗VEGF药物在ROP治疗上的泛化和滥用现象。本文基于国内外ROP相关研究,对治疗指征、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客观评价,以期同道严控ROP治疗指征,科学、严谨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造福于患儿。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光凝固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引起儿童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ROP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临床应用使ROP的治疗模式发生了转变,因其治疗便捷、疗效明确的优势,已成为ROP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由于ROP患儿存在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进入血液循环一过性地降低血液中VEGF水平,理论上可能会对ROP患儿各器官(尤其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重视抗VEGF药物对ROP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严格把握其适应证,规范其临床应用,不断提高ROP的总体疗效。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生成抑制剂 神经发育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