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增强CT及多模态影像[增强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结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引导下放射125I粒子植入(RISI)对甲状腺癌肺转移瘤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25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瘤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53.1±13.4)岁,年龄范围为22~74岁。根据影像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15)及多模态影像组(n=10),传统组采用传统增强CT引导下RISI治疗,多模态影像组采用多模态影像(PET/CT全身显像、SPECT扫描及胸部增强CT)引导下RIS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25I粒子植入情况、治疗效果、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卡诺夫斯凯计分(KP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植入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Tg水平均降低,KPS均升高。术后1个月,多模态影像组Tg水平[(556.8±161.7)μg/L]低于传统组[(749.5±206.3)μg/L],KPS[(82.2±1.6)分]高于传统组[(77.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增强CT及多模态影像(增强CT、PET/CT结合SPECT)引导下RISI治疗甲状腺癌肺转移瘤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多模态影像较传统增强CT引导下RISI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 甲状腺癌 肺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1C-胆碱PET/CT动态脑显像对海马硬化难治颞叶癫(HS-RTLE)致灶的定位诊断价值,并与18F-FDG、11C-氟马西尼(FMZ) PET/CT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间北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HS)的62例患者[男39例、女23例,年龄(30.3±11.2)岁],术前均行多核素(18F-FDG、11C-FMZ、11C-胆碱)PET/CT脑显像。11C-胆碱PET显像采用动态连续扫描技术,绘制11C-胆碱在双侧海马区域的时间-放射曲线(TAC)。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3种显像剂对HS致灶的阳性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另对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间该院46例临床可疑HS-RTLE患者[男27例、女19例,年龄(32.9±11.9)岁]行前瞻研究,检查方法同回顾研究,以颅内植入电极或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验证11C-胆碱TAC对致灶的定位诊断效能,应用ROC曲线评价3种显像剂定位致灶的诊断效能。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和Delong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回顾研究示18F-FDG PET/CT对致灶的阳性检出率高于11C-胆碱PET/CT[100%(62/62)与85.48%(53/62);P=0.003],11C-胆碱及11C-FMZ PET/CT对致灶的定位准确率高于18F-FDG PET/CT[100%(53/53)、96.61%(57/59)与33.87%(21/62);均P<0.001]。前瞻研究的46例患者中,25例为HS-RTLE,21例为非HS所致癫。11C-胆碱PET/CT诊断HS致灶的特异性为100%(21/21),11C-FMZ和18F-FDG PET/CT分别为90.48%(19/21)和33.33%(7/21)。11C-胆碱及11C-FMZ PET/CT的AUC高于18F-FDG(0.920、0.912与0.627;z值:4.93、5.16,均P<0.01)。结论11C-胆碱PET/CT可用于癫致灶的术前定位。相比于18F-FDG、11C-FMZ PET/CT,11C-胆碱PET/CT特异性高,阴性显像患者更有排除意义。

  • 标签: 癫痫,颞叶 胆碱 碳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马西尼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8F-T807显像剂的安全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和正常老龄化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7月龄雄性昆明小鼠20只,体质量(22±2)g;10月龄雄性tau-转基因(appsw-tau,野生型/半合子)小鼠10只,体质量(34±2)g;10月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25只,体质量(28±2)g。将20只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4组用于急性毒性实验,每组5只。对其中3组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由1 ml生理盐水稀释的3.7 MBq、18.5 MBq、37 MBq18F-T807显像剂,对第4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状态和体质量变化情况。将15只野生型C57BL/6J小鼠用于生物分布实验。取由200 μl生理盐水稀释的250 μCi18F-T807显像剂经尾静脉注入体内,给药后5、15、30 min眼球取血500 μl并脱颈处死。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并测量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的质量,计算每克组织放射摄取百分数。将tau-转基因(appsw-tau,野生型/半合子)小鼠作为AD模型小鼠,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老龄化小鼠,各10只。釆用GE SIGNA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MRI联合扫描仪行18F-T807 PET/MRI全身显像。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耐受量下18F-T807显像剂对小鼠的生长无不良影响。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8F-T807从脑中迅速清除,肾排泄是一个重要的清除途径。AD模型小鼠与正常老龄化小鼠的PET/MRI显像结果表明,AD模型小鼠脑内放射聚集高于正常老龄化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18F-T807显像剂安全有效,该显像剂经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代谢,可快速穿透正常及转基因型痴呆小鼠的血脑屏障,并迅速洗脱。

  • 标签: 18F-T807 动物实验 生物学分布 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11C-匹兹堡化合物B (PIB)PET/C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准确率及相关,确定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11C-PIB PET/CT显像和腰椎穿刺的66名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名、女性34名,年龄61~82 (71.0±3.4)岁。根据诊断标准分为AD患者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Aβ)40、Aβ42、t-tau、p-tau水平,并计算t-tau/Aβ42水平的比值(t-tau/Aβ42)、Aβ42/Aβ40水平的比值(Aβ42/Aβ40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11C-PIB PET/CT图像,计算平均Aβ沉积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分析2组受试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AD的准确率及相关。2组间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一致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AD患者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syn、t-tau、p-tau水平及t-tau/Aβ4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2.315、4.001、2.336、3.291,均P<0.01),而Aβ42水平和Aβ42/Aβ4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5.443、-3.487,均P<0.05)。t-tau/Aβ42诊断AD的准确率最高(AUC=0.892,P< 0.001),其次为Aβ42/Aβ40和α-syn(AUC=0.865、0.795,均P<0.01)。t-tau/Aβ42和Aβ42/Aβ40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509和0.072,α-syn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为465 pg/mL。t-tau/Aβ42、Aβ42/Aβ40、α-syn和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40/50)、76.0% (38/50)、74.0%(37/50)和78.0%(39/50),前三者分别与后者联合诊断AD的灵敏度为96.0%(48/50)、94.0%(47/50)和94.0%(47/50),均高于其单独诊断(χ2=5.316~7.440,均P<0.05);t-tau/Aβ42与11C-PIB PET/CT显像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其单独诊断(93.9%对80.3%,93.9%对7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7.439,均P<0.05)。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11C-PIB PET/CT显像的SUVR有显著相关(r=0.555、-0.451、0.445,均P<0.01);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一致的Kappa值分别为0.769、0.623、0.587,均P<0.001,其中t-tau/Aβ42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一致较好。结论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均为理想的AD诊断标准,结合11C-PIB PET/CT显像可提高对AD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质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像术,X线计算机 11C-匹兹堡化合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