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动态血糖监测联合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疗效,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的NAFLD合并IR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基本的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动态血糖监测和生活方式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HbA1c水平、平均血糖水平、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HbA1c水平和平均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遵医嘱用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生活方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NAFLD合并IR患者的血糖控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结合情绪护理+奥瑞姆自护的情况下,对患者满意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0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中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患者,共72例展开此次研究,运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成对照与实验,各组均36例。对照组在护理时,结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护理时,结合情绪护理+奥瑞姆自护,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更高。对比两组血糖情况,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各方面更低。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护理时,结合情绪护理+奥瑞姆自护,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患者血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护理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筛选7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组内各自包含患者35例。两组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护理,以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明确不同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临床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护理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使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低血糖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院内的6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开展常规基础护理+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工作),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给予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CT检查时,共检出123个病灶;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时,共检出641个病灶,其是CT检查的5.2倍。同时,MRI检查,在病灶直径>5mm、<5mm时,均优于CT检查。结论通过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能够更加清晰的确定患者的病灶数量、部位、具体的形态等,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MRI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输卵管积水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积水患者48例。另选取45例子宫附件区囊样病变作为鉴别诊断对象,将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均经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证实为输卵管积水或附件区囊样病变,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层面重建处理,与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分析螺旋CT在输卵管积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输卵管积水的特异性CT表现用于鉴别诊断。结果手术证实48例输卵管积水患者中共62侧输卵管病变,其中显示管状型及腊肠型42侧,多囊型14侧,单囊型6侧,可见肿块边缘呈“3”字形切迹及肿块内不完全分隔,而其他附件区囊样病变患者多呈单囊型或多囊型,管状较少;囊内多见完全性分隔;CT确诊输卵管积水41例,CT确诊率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可提高输卵管积水临床检出率,可根据CT特征表现与其他附件区囊样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临床确诊为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通过多层螺旋CT对18例病患进行扫描;对照组通过常规CT对18例病患进行扫描。对比两组CT图像表现和手术验证结果。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血管漩涡征者占比100.00%(18/18),比对照组的77.78%(14/18)要高,鸟喙征者占72.22%(13/18),靶环征者占55.56%(10/18),均比对照组38.89%(7/18),22.22%(4/18)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扭转者10例,包括肠扭转180°者1例,270°者4例,360°者5例。乙状结肠扭转者6例,包括肠扭转180°者1例,270°者1例,360°者4例。空肠扭转者2例,包括270°者1例,360°者1例。肠内疝引发肠扭转360°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图像以血管“漩涡征”为主要特征性表现。多在小肠好发,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手术定位有重要意义,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一点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5年6月入院我院的106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实施了相应的CT检查,且所有患者也都接受了相应的手术及病理学诊断。将106例患者CT检查的结果作为CT组,手术诊断的结果作为手术组,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作为病理学组。对3组的诊断结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并评估出CT诊断法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组与病理学组均显示,胰腺损伤,共15例;肾脏损伤,共13例;脾脏损伤,共45例;肝脏损伤,共14例;胆道损伤,共11例;血管损伤患者,共2例。而CT组则显示,胰腺损伤,共15例(14.15%);肾脏损伤,共13例(12.26%);脾脏损伤,共51例(48.11%);肝脏损伤,共16例(15.09%);胆道损伤,共11例(10.38%)。以手术及病理学组为标准,CT组确诊患者共104例;误诊患者共2例(1.89%),该2例患者的患病类型本为血管损伤,但被误诊为肝脏损伤。该CT检查的准确率高达98.11%。结论将CT诊断法应用于腹部创伤等器官性损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不仅能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还能为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主要依据,具有相当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