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该项目基于STC系列51单片机开发的物流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在指定区域内,通过人机交互,模拟物资的运输流程。物流机器人是智慧物流体系生态链中的终端,面对的配送场景复杂,需要应对各类订单配送的现场环境、路面、行人、其他交通工具以及用户的各类场景,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并迅速执行,这需要配送机器人具备高度的智能化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项目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正是这一构想的雏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及更换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内收入的 56例患者,时间: 2016年 11月至 2019年 3月,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 2组(比对组、研究组),每组收入 28例, 2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呼吸机消毒频率,比较最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组患者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 VAP发病率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显著低于比对组, P< 0.05。结论:对于 ICU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呼吸机管路 1次 /d,间隔 3d更换的消毒频率,其效果较为显著。
简介:摘要:近几年,各航空公司机对规模不断扩大,大型航空公司建立模拟机培训中心或在各地筹建模拟机培训分部,对分子公司模拟机训练进行了约束,中小型航空公司也建立或筹建自己的模拟机培训机构,对模拟机训练市场开拓冲击是巨大的。作为高校下属的模拟机训练中心2018年提出进行市场转型,从传统意义上的保障公司复训、改装等业务,向开拓学院自主的ACPC课程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学院教学优势,形成飞行学生过渡课程训练、初始改装训练等新的训练体系,稳定和开拓模拟机培训市场。通过市场转型后的改革发展,对于未来ACPC课程的前景分析,探索模拟机训练市场的发展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镜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OR=12.949,95%CI:2.148~78.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I: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I: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I: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I:0.809~0.960)及0.799(95%CI:0.684~0.914)。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镜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与声门下吸引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机械通气患者394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7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检测病原菌类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方法分析声门下吸引术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间关系。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53例、发生率13.45%;共检出病原菌1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0株、占80.92%,革兰阳性菌33株、占19.08%。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例、占3.05%,高于对照组的47例、占23.86%(χ2=5.884,P=0.031<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声门下吸引术是防控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效果良好且病原学检测并未出现真菌感染,因此结果较为理想;与医院采取声门下吸引术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