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尿道下裂患儿术后远期排尿情况。方法面访和电话随访200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5年以上且未满18岁的患儿,通过调查问卷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患儿排尿功能满意度和尿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共与158人取得了联系,获得完成全部问答的有效问卷63例,完成尿流动力学检查39例。患儿年龄6~18岁,平均10.8岁。根据尿道口位置进行分类,远段型20例(31.8%)、中段型31例(49.2%)、近段型12例(19%)。按尿道口到阴茎根部距离,将患儿分为远端型组(37例)和近端型组(26例)。排尿功能满意度调查中,85.7%(54/63)的患儿对排尿功能满意;另有14.3%(9/63)的患儿对排尿功能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尿线稍细、尿线不正及尿后滴沥。近端型组有26.9%(7/26)的患儿对排尿功能不满意者,高于远端型组的5.4%(2/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儿,依照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等级分为远段型组(20例)、中段型组(31例)和近段型组(12例),三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9.68±8.08)ml/s、(14.91±3.92)ml/s和(6.01±0.71)ml/s,平均尿流率分别为(9.58±1.56)ml/s、(8.70±0.71)ml/s和(3.85±0.64)ml/s,排尿时间分别为(18.00±12.17)s、(28.29±11.60)s和(40.50±6.36)s,达峰时间分别为(8.70±4.91)s、(13.50±5.53)s和(18.50±3.54)s,残余尿量分别为(6.25±4.37)ml、(10.43±6.10)ml和(15.30±1.19)ml,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27.50±13.03)cmH2O、(50.29±15.74)cmH2O和(96.50±35.86)cmH2O,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部分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排尿功能良好,尿流动力学可以作为评价患儿排尿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预防儿童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招募2020年7—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国汉族儿童60例60眼。将睫状肌麻痹验光后双眼等效球镜度(SE)为+0.50~-0.75 D(近视前期)的儿童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儿童分别于每晚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或空白溶媒滴眼液,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2个组的SE、眼轴长度(AL)、瞳孔直径、调节幅度变化量,记录整个治疗期间儿童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6个月,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26例和25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分别有3例和9例儿童发生近视,分别占11.5%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4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E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981、81.854,均P<0.001),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对照组SE和AL以及0.01%阿托品组AL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01%阿托品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S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0.01%阿托品组SE向近视化方向进展(-0.15±0.26)D,小于对照组的(-0.34±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P=0.032);0.01%阿托品组AL增加量为(0.17±0.11)mm,小于对照组的(0.28±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03)。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63,P=0.032),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0.01%阿托品组瞳孔直径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调节幅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0.882,P=0.042;F时间=0.337,P=0.033),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0.01%阿托品组调节幅度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内,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5例和2例儿童出现畏光,分别占16.7%(5/30)和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2个组儿童均未发生视近模糊和其他不适症状。结论近视前期儿童点用0.01%阿托品滴眼液6个月,近视发生率降低,SE和AL变化速度减慢;调节幅度轻度下降,瞳孔直径轻度扩大,但对学习和生活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质量分数0.01%和0.02%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2岁青少年近视患者280例280眼,等效球镜度(SE)为-1.25~-6.0 D。试验前受试者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0.01%阿托品组(142例142眼)和0.02%阿托品组(138例138眼),受试者于睡前用相应质量分数阿托品滴眼液点眼1滴,均将右眼研究资料纳入分析。分别于用药后第1、4、8和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电脑验光仪测定受试者用药前后SE以评估屈光度变化;采用IOLMaster测量受试者用药前后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采用问卷调查记录受试者用药后不适症状。结果0.01%阿托品组23例失访,0.02%阿托品组21例失访,随访完成率分别为83.8%和84.8%。用药1年内,SE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用药1年SE分别进展(-0.47±0.32)D和(-0.38±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矫正影响SE增加量的混杂因素,如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基线SE后,经重复测量数据的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2个组SE增加率分别为-0.039 D/月和-0.032 D/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作用=0.041)。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的眼轴长度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用药1年眼轴长度分别增加(0.37±0.20)mm和(0.30±0.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矫正影响眼轴长度增加量的混杂因素,如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线眼轴长度后,经重复测量数据的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2个组的眼轴长度增加率分别为0.031 mm/月和0.025 mm/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作用=0.032)。用药1~4周内,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分别有26.9%(32/119)和28.2%(33/117)受试者出现畏光症状;用药后2~4周,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均有7例受试者出现视近模糊,分别占5.9%(7/119)和6.0%(7/117);用药后1个月,0.01%阿托品组有1例出现局部药物变态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青少年连续局部应用0.01%和0.02%阿托品滴眼液1年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0.02%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较0.01%阿托品好。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耳部症状首发的恙虫病。患者女,72岁,因“发现耳屏前肿物10 d”就诊。查体见耳屏前黑色肿物,质硬伴触痛,确诊后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后耳前皮损疼痛缓解、体温趋于正常,出院1周后门诊复查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未遗留肝肾功能损伤等后遗症,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方案应用于CPB下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入组因心脏瓣膜病择期行CPB下瓣膜成形或置换手术的老年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ERAS组患者接受ERAS方案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术后红细胞悬液用量、术后Hb、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均较短,其中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和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悬液用量、术后Hb、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实施CPB手术的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和传统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根治术,观察组患者接受taTME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6~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根治性指标(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结果87例直肠癌患者均获得随访结果,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为6~12个月;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根治性指标、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LAR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TME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根治效果与传统根治术相似,更利于改善患者肛门功能、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块化模拟教学方法在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强生培训中心参加肩关节镜手术模拟培训的111名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培训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肩关节镜模拟技术培训前后进修医师抓持传递操作用时[(202.92±27.86)秒比(123.44±18.93)秒],缝合打结操作用时[(333.77±24.36)秒比(183.92±14.19)秒]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后,三甲医院进修医师和非三甲医院进修医师抓持传递用时时间差为[43.5(9.0,60.5)秒比40.0(19.5,147.0)秒]、缝合打结用时时间差为[85.0(60.0,180.0)秒比120.0(60.0,260.0)秒],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后,骨科进修医师和运动医学科进修医师抓持传递用时时间差为[60.0(23.0,90.0)秒比20.0(6.0,60.0)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打结用时时间差为[80.0(52.0,172.3)秒比90.0(60.0,275.0)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修医师对模拟培训的满意度为100.0%(111/111)。结论采用模块化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肩关节镜手术培训后,不同级别和不同专业的进修医师的基本手术技术均得到了提升。这种培训方式适用于不同级别医院的进修医师,也适用于骨科或运动医学科专业的进修医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儿童重复肾半肾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例行重复肾半肾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LH),为LH组;1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RALH),为RALH组。LH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71.74±34.57)个月;左侧29例,右侧13例;临床表现为泌尿系感染19例,排尿间歇漏尿7例,输尿管反流5例,输尿管末端囊肿6例。RALH组男4例,女8例;年龄(76.83±37.33)个月;左侧9例,右侧3例;临床表现为泌尿系感染3例,排尿间歇漏尿2例,输尿管反流1例,输尿管末端囊肿1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畸形侧别及临床表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行影像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完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且伴有上位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上位肾功能明显减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LH、RALH组手术时间[(196.48±21.92)min与(171.50±24.91)min]、术中出血量[(34.14±8.63)ml与(18.50±5.92)ml]、术后引流时间[6.0(5.0,7.0)d与4.5(3.0,6.5)d]、术后住院时间[(8.93±1.70)d与(7.33±1.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两组患儿下位肾均发育良好,术前合并的泌尿系感染、排尿间歇漏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均在术后逐步缓解、消失。LH组2例术后并发输尿管残端积液、囊肿形成,且反复发作输尿管残端感染,再次手术切除残端后治愈。RALH组无输尿管残端积液及囊肿形成病例。结论儿童RALH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iMAP-IVUS)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的非罪犯病变斑块组织学特征。方法连续选取1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入院时诊断将患者分为ACS组(62例)和SAP组(90例),对非罪犯病变行iMAP-IVUS检查,比较两组之间斑块的组织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斑块体积相似(P>0.05),ACS组的纤维体积百分比(70.3%±9.8%)显著低于SAP组(77.1%±7.4%,P<0.01),但ACS组的脂质体积百分比(8.3%±2.5%比6.1%±2.4%)和坏死体积百分比(15.3%±7.6%比9.8%±4.6%)显著高于SAP组(均为P<0.01)。两组纤维体积百分比与斑块总体积均负相关(均为P<0.01),坏死体积百分比与斑块总体积均正相关(均为P<0.01)。和SAP组(r=0.46)相比,ACS患者(r=0.60)斑块体积和坏死体积百分比的相关性更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坏死体积百分比是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3,95%CI:2.21~26.40,P<0.001)。结论较SAP患者,ACS患者的非罪犯病变更具易损性,坏死体积百分比是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