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行双侧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10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根治术后行双侧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术(单侧组),38例行双侧输尿管双侧皮肤造口术(双侧组)。单侧组男53例,女13例;年龄(71.8±9.8)岁;体质指数(23.3±3.2)kg/m2。双侧组男33例,女5例;年龄(75.1±10.8)岁;体质指数(22.7±3.0)kg/m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生存状况、远期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患者填写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单侧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46例(69.7%),淋巴结转移15例(22.7%),远处转移7例(10.6%);双侧组MIBC 24例(63.2%),淋巴结转移6例(15.8%),远处转移2例(5.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中位随访时间31.6(3.7~84.8)个月,31例死亡,其中28例死于肿瘤进展;双侧组中位随访时间28.2(4.1~131.2)个月,23例死亡,其中16例死于肿瘤进展,两组疾病特异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单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侧组[43.9% (29/66)与63.2% (24/38),P<0.001],其中单侧组肾盂肾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双侧组[16.6%(11/66)与42.1%(16/38),P=0.006]。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单侧组躯体功能评分[(54.9±7.1)分]和情感功能评分[(63.1±6.4)分]均高于双侧组[(49.2±6.7)分和(59.9±6.7)分,P < 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采用双侧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的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睡眠诱导平衡术在顽固性失眠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份到2024年3月份收治30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使用丙泊酚睡眠诱导平衡术,实验组15例使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睡眠诱导平衡术,两组匀速输入,直到出现打鼾,采用脑电涨落测量仪、多导睡眠图以及里兹睡眠评估问卷对两组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兴奋性神经递质总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兴奋与抑制平衡得到明显恢复。多导睡眠图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醒觉次数和非快眼球运动睡眠时间(NREM)上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麻醉睡眠诱导后患者在入睡情况、睡眠质量、警觉行为和总分方面实验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单一使用丙泊酚作为麻醉睡眠诱导平衡术在治疗顽固性失眠症中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