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追踪研究宫外生长迟缓极早早产儿(出生胎龄28~31+周,very preterm infants,VPI)生后至学龄前期(48月龄)的生长趋势及营养状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出生、新生儿科存活出院、儿童保健科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至学龄前期的VPI,根据新生儿科出院时是否诊断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进行分组,统计EUGR组和对照组40周龄、纠正月龄1~6个月、纠正月龄24个月、48月龄时体重、身长/身高、头围的Z评分值(weight for age Z score,WAZ;height for age Z score,HAZ;head circumference for age Z score,HCZ),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相应生长指标Z评分值的变化趋势以及48月龄时营养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1)纳入符合标准的VPI共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EUGR组20例,对照组33组。EUGR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6、3.543、10.852、9.515、0.001,P<0.05)。(2)EUGR组各观察时间点的WAZ、HAZ均低于对照组,40周龄WAZ、纠正月龄3个月HAZ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周龄至纠正月龄2个月和纠正月龄6个月至24个月,两组早产儿的WAZ、HAZ、HCZ均呈上升趋势,而纠正月龄24个月至48月龄,EUGR组的WAZ和非EUGR组的WAZ、HAZ均呈下降趋势。(3)EUGR组早产儿不同观察时间点相应体格生长指标的生长迟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EUGR组早产儿48月龄的各项营养代谢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NRDS和BPD是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EUGR的VPI出院后至纠正月龄24个月整体呈上升的生长趋势,48月龄时的营养代谢状况良好,但纠正月龄24个月后的生长趋势下降,因此,临床在综合管理VPI的基础上,仍需持续其远期的生长监测和营养投入。
简介:摘要目的追踪研究宫外生长迟缓极早早产儿(出生胎龄28~31+周,very preterm infants,VPI)生后至学龄前期(48月龄)的生长趋势及营养状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出生、新生儿科存活出院、儿童保健科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至学龄前期的VPI,根据新生儿科出院时是否诊断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进行分组,统计EUGR组和对照组40周龄、纠正月龄1~6个月、纠正月龄24个月、48月龄时体重、身长/身高、头围的Z评分值(weight for age Z score,WAZ;height for age Z score,HAZ;head circumference for age Z score,HCZ),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相应生长指标Z评分值的变化趋势以及48月龄时营养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1)纳入符合标准的VPI共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EUGR组20例,对照组33组。EUGR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6、3.543、10.852、9.515、0.001,P<0.05)。(2)EUGR组各观察时间点的WAZ、HAZ均低于对照组,40周龄WAZ、纠正月龄3个月HAZ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周龄至纠正月龄2个月和纠正月龄6个月至24个月,两组早产儿的WAZ、HAZ、HCZ均呈上升趋势,而纠正月龄24个月至48月龄,EUGR组的WAZ和非EUGR组的WAZ、HAZ均呈下降趋势。(3)EUGR组早产儿不同观察时间点相应体格生长指标的生长迟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EUGR组早产儿48月龄的各项营养代谢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NRDS和BPD是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EUGR的VPI出院后至纠正月龄24个月整体呈上升的生长趋势,48月龄时的营养代谢状况良好,但纠正月龄24个月后的生长趋势下降,因此,临床在综合管理VPI的基础上,仍需持续其远期的生长监测和营养投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下腔静脉超声检查,对无法确认瘤栓或者血栓的2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均取得术后病理结果。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合并血栓组27例、不合并血栓组8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及超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绘制不同参数评估血栓形成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四格表计算超声造影诊断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合并血栓组较不合并血栓组的瘤栓Mayo分级更高(P=0.011);肿瘤最大长径更小[(7.42±2.87)cm vs(9.37±2.88)cm,P=0.013];瘤栓更宽[(25.82±13.79)mm vs(19.79±10.73)mm,P=0.019];残余管腔未见血流信号者更多[(19/27,70.4%)vs(37/86,43.0%),P=0.016];肾肿瘤未见无回声坏死区者更多[(17/27,63.0%)vs(34/86,39.5%),P=0.046];瘤栓肾静脉入口处前后径更大[(26.90±8.12)mm vs (20.59±6.87)mm,P<0.001];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比例更高[(12/27,44.4%) vs (9/86,10.5%),P<0.001]。绘制肿瘤最大长径评估血栓形成的ROC曲线,得出AUC为0.668(P=0.006),最佳截断值为<6.90 cm;瘤栓宽度评估血栓形成的AUC为0.669(P=0.016),最佳截断值为>24.6 mm;瘤栓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入口处前后径评估血栓形成的AUC为0.766(P<0.001),最佳截断值为>23.6 mm。超声造影诊断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93.3%、86.3%、83.3%及87.5%。结论肿瘤越小、瘤栓越宽越容易形成血栓;超声造影可提高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诊断效能,但仅依据栓子是否增强鉴别血栓和瘤栓可能存在偏差。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以改良B-Lynch缝合联合缩宫素与葡糖糖酸钙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9月-2023年2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取改良B-Lynch缝合结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葡糖糖酸钙治疗。对比治疗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输血率、子宫切除率较对照组低(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联合应用麦角新碱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方法: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取样63例,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08月,随机分组,行麦角新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n=33,试验组)和麦角新碱治疗(n=30,对照组),观察止血效果,对比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D-D(0.49±0.05)mg/L,FIB(3.98±0.60)g/L,总有效率96.97%,比对照组高,TT(12.20±1.81)s,APTT(28.02±2.79)s,PT(10.07±0.92)s,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联用麦角新碱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优化止血效果,改善患者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