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前期动物实验,初步探索自主研发的新型智能手机控制的振动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门诊的24例FC患者。研究流程包括≥2周基础期、6周治疗期和≥6次随访(2周1次)。在治疗期内患者被分为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分别吞服12颗对应胶囊。通过观察3组患者腹痛、腹胀、胶囊滞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振动胶囊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周均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周均自发排便次数(SBM)、胶囊排出时间、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问卷(PAC-QOL)和便秘患者症状评分问卷(PAC-SYM)评分评价振动胶囊治疗的有效性。采用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失访,最终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分别有7、8、7例患者纳入统计;共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不良事件。治疗第6周,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的周均CSBM较自身基线差值分别为0.0次(0.0次,2.0次)、2.0次(1.0次,2.8次)和1.0次(0.0次,5.0次),周均SBM较自身基线差值分别为-1.0次(-2.0次,2.0次)、1.0次(-0.8次,2.0次)和1.0次(0.0次,4.0次);6周治疗过程中,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中分别有3、7和5例患者的周均CSBM较基线数据增加≥1次,分别有2、5和5例患者的周均SBM较基线数据增加≥1次。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治疗第6周的胶囊排出时间均短于假胶囊组[(65.7±9.3)和(59.1±3.4) h比(96.7±10.0) h],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治疗6周过程中的胶囊排出时间均短于假胶囊组[(63.6±8.6)和(59.8±6.6) h比(100.5±13.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9、3.584、2.832、3.036,P均<0.05)。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患者在治疗期间PAC-SYM评分分别为(14.3±2.0)、(9.9±2.3)和(7.0±2.0)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患者在治疗期间PAC-QOL评分分别为(31.3±4.4)、(24.0±3.8)和(13.9±4.1)分,其中高频振动胶囊组低于假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8,P=0.012),低频振动胶囊组与假胶囊组间,高频振动胶囊组与低频振动胶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振动胶囊可安全用于FC患者,可促进排便,缓解其便秘症状,但不同振动频率胶囊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远航官兵中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年执行长远航任务的某医院船307名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罗马IV成人FGIDs诊断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合格率为97.7%。长远航官兵FGIDs总发生率为11.0%(33例),其中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发生率最高,为3.33%,其次为功能性消化不良(2.00%)、功能性便秘(1.67%)、功能性腹泻(1.33%)、恶心和呕吐症(1.33%)等。经单因素分析,性别、体质量指数、工作类型、出海次数、居住甲板位置、晕船及进食方便面与FGID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FGIDs发生的保护因素,而体质量指数的降低和频繁进食榨菜是FGID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长远航官兵FGIDs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性别、体质量指数和进食榨菜相关。
简介:摘要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具有无创、舒适度高的特点,随着CE技术的不断提升,先后有多项临床研究对CE检查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疾病的可行性和诊断效能进行了探索。食管CE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筛查安全可行,但其探查食管静脉曲张以及对静脉曲张大小分级的效能与传统胃镜比有一定差距。系线CE提高了胶囊在食管中检查的主动性,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效能有所提升,但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胃腔较大,现有CE评估胃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多为胶囊被动性检查胃腔,效能较低。同时,多项研究将CE应用于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筛查,并且对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表现进行了初步分类,加深了临床医师对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