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脱位后路寰枢椎融合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儿童寰枢椎脱位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资料及功能评价结果,统计分析患者远期疗效。结果患者随访(156.4±47.6)个月,术后半年时间随访发现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C0~C2角术后颈椎弯曲角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C2~C7角最后一次随访的曲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9.28±2.37)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14.44±1.28)分,大部分患者的恢复状态不错,病情较稳定。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平均值为77.35%,其中优秀有24例,良好有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手段,术后长期疗效良好,不会对儿童的颈椎曲度和神经功能成显著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半关节置换组35例和内固定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使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种术式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定性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43.6±6.9) min]、出血量[(59.4±13.2) ml]、住院时间[(10.2±2.1) d]方面均明显少于半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73.9±8.8) min(t=-16.234,P<0.05)、出血量(296.1±19.5) s(t=-60.643,P<0.05)、住院时间(14.9±1.6) d(t=-10.6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5%(15/37)]明显高于半关节置换组[17.1%(6/35),χ2=4.7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关节置换组再手术率[2.9%(1/35)]明显低于内固定组[21.6%(8/37),χ2=5.7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68.6%(24/35)]优于内固定组[40.5%(15/37),χ2=5.6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其他随访时间点,两组髋关节功能具有相似改善效果。结论对于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虽然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半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总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早期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远期功能恢复方面,两者具有相似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对某些患者来说,半关节置换术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伐曲泊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阿伐曲泊帕单药治疗慢性肝病相关重度血小板减少症(TC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肝病相关重度TC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2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为33~74岁。56例患者中,21例采用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设为联合治疗组,35例采用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设为单药治疗组。观察指标:(1)用药后血小板(PLT)变化情况。(2)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监测患者治疗后2周内PLT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治疗效果。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用药后PLT变化情况:联合治疗组患者用药后1~5 d PLT为(35±19)×109/L,用药后6~10 d PLT为(73±41)×109/L;单药治疗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0±30)×109/L,(70±51)×109/L。两组患者用药前后PLT组间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30,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PLT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9.96,P<0.05);两组患者PLT变化趋势之间无交互效应(F交互=0.4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14/21),单药治疗组为54.29%(19/3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83,P>0.05)。(2)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联合治疗组患者发生头痛、头晕、输血反应、血尿、蛋白尿、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疲劳、恶心、外周组织水肿例数分别为2、4、1、2、2、7、10、6、8、14、12、5例,单药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8、1、3、5、7、19、11、20、19、14、5例,两组患者头痛、头晕、输血反应、血尿、蛋白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疲劳、恶心、外周组织水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4,0.23,0.05,1.91,0.83,2.04,0.81,P>0.05)。结论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和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均能升高慢性肝病相关重度TCP患者PLT;与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比较,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并未带来更佳的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