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对照组(n=45)和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实验组(n=45),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前阴道肌电压、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地器官脱垂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地器官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 Magic)序列在慢性冈上肌肌腱炎(supraspinatus tendinitis, ST)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临床怀疑冈上肌肌腱炎的患者42例(肌腱炎组)及健康志愿者28例(对照组),行肩关节MRI轴位[T2WI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 FS)序列、T1WI FS序列]、斜冠状位(T2WI FS序列)及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proton density weighted, PDW)序列]扫描,同时行Magic序列斜冠状位扫描。于Magic序列生成的T2WI斜冠状位图像上根据冈上肌肌腱走形将其分为外侧亚区、内侧亚区及中间亚区。由两名放射科医生于Magic斜冠状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冈上肌肌腱三个分区的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分区各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价其对肌腱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肌腱炎组外侧亚区的T1、T2值、中间亚区的T2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炎组外侧亚区的PD值、中间亚区的T1、PD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炎组内侧亚区的T1、T2及PD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亚区的T1、T2值诊断冈上肌肌腱炎的AUC分别为0.821、0.7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67.9%、66.7%和78.6%。中间亚区T2值的AUC为0.6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9%、75.0%。结论Magic序列的T1、T2值是反映慢性冈上肌肌腱炎的有效量化参数,能够为临床对冈上肌肌腱变性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