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例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巨大鼓室球体瘤(glomus tympanicum tutor,GTME)。患者,男,48岁,因“左侧嘴角歪斜半个月”就诊,术前MRI示,左侧颞骨颅内见类圆形稍短TI稍短T2异常信号肿块,提示鼓室球体瘤。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大体检查示:肿瘤大小2.4 cm×2.7 cm×3.0 cm,无包膜,切面暗红色,质地韧,术后病理诊断为GTME。术后1周出院,出院后随访3年未见肿物复发,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老年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病例。患者女,84岁,因“咽痛、咽部不适1个月”以“扁桃体周围脓肿(右)”收入院。入院前于外院给予抗感染治疗1个月,症状无改善。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同时行诊断性穿刺,“脓腔”内抽出空气和血液,未抽出脓液。进一步行口咽CT、增强MR检查,考虑为恶性肿瘤,且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局麻下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入血液科进行分期后行化疗,6周期化疗结束复查未发现肿瘤残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效果及对Toll样受体(TLR2)、Toll样受体9(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抽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IM患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病毒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TLR2、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LR2 mRNA和TLR9 mRNA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LR2 mRNA和TLR9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IM患儿疗效良好,可下调TLR2 mRNA和TLR9 mRNA表达,改善患儿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