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和结肠癌预后的联系,通过TCGA和GEO双数据库构建预后模型,从而量化患者的风险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法本研究运用TCGA和GEO数据库中结肠癌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先将转录组数据进行基因注释并计算基因表达量,对TCGA和GEO中TFs行差异性分析(| log2FC| >1,P-Value(Fdr)<0.05)。取双数据交集的差异TFs行相关预后分析(P<0.01)。利用COX多因素分析计算出预后相关TFs的风险系数和其风险值,应用"survival"和"glmnet"包进行COX模型构建TFs预后模型。绘制出序列集和验证集的生存曲线(P<0.001)及ROC曲线(AUC>0.75),对风险值的分布进行可视化。按风险值分组后计算GSEA富集分析,构建基因集网格,进行靶基因预测,最后进行GO和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取TCGA和GEO数据库两者交集的387个表达差异的TFs绘制热图,火山图及TFs相关的森林图,按照COX多因素分析构建出结肠癌预后模型=0.310×HSF4+0.137×IRX3-0.127× ATOH1+0.290×OVOL3+0.137×HOXC6+0.155×SIX2+0.092×ZNF556-0.444×CXXC5+0.429×TIGD1+0.413×TCF7L1。通过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预后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癌通路,如基础细胞癌与癌症信号通路、局部组织与细胞黏附及细胞外基质等。结论构建的TFs对结肠癌预后模型可量化结肠癌预后风险,其高风险组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该模型是一种评估结肠癌预后的新方式。

  • 标签: 结肠癌 转录因子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Ⅱ~Ⅲ期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8例,女110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所有病人行开腹或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后复发情况。(2)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3)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3年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 3.6.1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使用R软件绘制校准度曲线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结果(1)术后复发情况:228例病人中,53例术后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9例,远处转移34例。34例远处转移病人中,肝转移14例、肺转移7例、脑转移4例、多发转移及其他部位单发转移9例。53例病人术后复发时间为12个月(6~19个月)。(2)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肠梗阻、术前癌胚抗原(CEA)、腹腔积液、血管侵犯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χ²=4.463、13.622、10.914、5.911,P<0.05)。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5 μg/L、腹腔积液、血管侵犯、病理学N分期为N1期或N2期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129,3.071,7.634,3.439,15.467,95%可信区间为1.328~7.373,1.047~9.007,1.103~52.824,1.422~8.319,3.498~68.397,P<0.05)。(3)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术前CEA、腹腔积液、血管侵犯及病理学N分期引入R 3.6.1软件,构建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术前CEA>5 μg/L的列线图评分为41.7分,腹腔积液为41.0分,血管侵犯为74.2分,病理学N分期N1期为45.1分、N2期为100.0分,各项危险因素不同取值得分总和对应术后复发概率。绘制ROC评价列线图预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能力,其AUC为0.805(95%可信区间为0.737~0.873,P<0.05)。校准曲线图显示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列线图模型预测复发概率与实际复发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术前CEA>5 μg/L、腹腔积液、血管侵犯、病理学N分期为N1或N2期是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风险。

  • 标签: 结肠肿瘤 根治术 复发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器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病理诊断确诊为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8 cm;(3)术前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未见远处转移;(4)接受机器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排除标准:(1)术中中转开腹;(2)存在同时性多原发肿瘤;(3)术中联合其他脏器切除。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行达芬奇机器人TME(TME组);40例行TME+LLND(TME+LLND组,采用神经-血管导向保留盆自主神经的盆腔LLND,按照先左侧后右侧的顺序进行)。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分级、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放化疗史、术前腹部手术史、肿瘤长径及病理TNM分期等临床基本信息,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基线资料通过R语言软件、采用近邻法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和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计72例(TME组和TME+LLND组各36例)配对成功,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ME+LLND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ME组[275(180~405)min比220(140~320)min,Z=-3.68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肿瘤标本距远切缘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环周切缘均为阴性。TME+LLND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多于TME组[26(18~37)枚比14(9~36)枚,Z=-6.40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总数及Clavien-Dindo各级并发症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人直肠癌TME+LLND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安全而有效。

  • 标签: 直肠肿瘤 机器人手术系统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侧方淋巴结清扫 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