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卵巢甲状腺肿(PMSO)的超声影像学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PMSO患者的临床、经阴道超声(TVS)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PMSO患者年龄52~77(60.1±8.0)岁,中位年龄59岁,自然绝经年龄(49.9±1.8)岁,超声影像学资料附件区肿物均为单侧(左侧1例,右侧6例)。病灶形态不规则,或呈类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大小2.8~9.5 cm。2例超声诊断为畸胎瘤,呈混合回声,内有无回声区,透声差,彩色多普勒超声混合回声内部及周边可见或不见血流信号。5例超声误诊,其中2例超声误诊为老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超声误诊为卵巢囊腺癌。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至随访结束7例患者均未见卵巢甲状腺肿复发。结论PMSO是罕见的单胚层畸胎瘤,易误诊,需与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成熟畸胎瘤、卵巢囊腺癌等鉴别。肿块>5 cm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特征性,包括甲状腺肿突起、囊壁钙化等。囊实性包块中实性部分伴有血流,可提示卵巢甲状腺肿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的超声影像学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绝经后OEM患者,年龄47~65岁(中位57岁),自然绝经年龄(48.8±3.3)岁,绝经1~25年(中位8年),比较经阴道超声(TVS)结果和病理资料。结果TVS检查发现附件区病灶36个,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共39个病灶,其中OEM病灶占76.9%(30个),卵巢内非OEM病灶占23.1%(9个)。TVS有效筛查出92.3%(36个)的附件区病灶,漏诊3处卵巢内小于1 cm的病灶。26例患者中,单侧OEM病灶占84.6%(22例)。合并疾病中以单纯囊肿最常见(6例),其次为子宫肌瘤(4例)、卵巢癌(2例)和浆液性囊腺瘤(1例)。30个绝经后OEM病灶大小为0.8~6.6 cm,53.3%(16个)病灶TVS下表现为无回声,呈TVS下OEM的典型声像表现;40.0%(12个)病灶TVS下表现不特异,其中16.7%(5个)病灶TVS表现为不均质混合回声;13.3%(4个)的病灶TVS下表现为均质低回声,10.0%(3个)的病灶TVS下表现为低回声包块且内部有强回声,后伴声影。TVS对30个病灶的漏误诊率为30.0%(9个),其中23.3%(7个)的病灶TVS下误诊为附件区实性占位,6.7%(2个)的病灶TVS漏诊(OEM病灶小于1.0 cm)。结果绝经后OEM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存在异质性,以单侧和无回声为最常见的超声类型,关注绝经后女性的TVS检查及相应的超声图像分析对绝经后OEM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ACU内的10 341例全麻患者资料。根据在PACU期间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和性别后,纳入低体温组336例,非低体温组3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PACU内发生低体温339例,发生率3.3%。低体温组年龄(54.1±17.1)岁,男156例,女180例;非低体温组年龄(53.1±16.0)岁,男156例,女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ACU期间非低体温组比较,低体温组患者体质指数(BMI)[(22.8±3.5)kg/m2比(24.7±4.2)kg/m2]、基线体温[(36.3±0.5)℃比(36.5±0.5)℃]较低,麻醉时间[(4.4±1.6)h比(3.2±1.5)h]、手术时间[(3.1±1.4)h比(2.1±1.3)h]较长,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较多(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大(L)(OR=5.361,95%CI:2.863~10.037,P<0.001)、俯卧位手术(OR=3.653,95%CI:2.104~6.342,P<0.001)、麻醉时间长(h)(OR=1.421,95%CI:1.227~1.646,P<0.001)、全身麻醉+神经阻滞(OR=1.708,95%CI:1.026~2.843,P=0.039)是PACU期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BMI(OR=0.849,95%CI:0.801~0.900,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PACU期间全麻患者低体温仍较常见,需给予足够的重视,识别高危患者,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应用于拔牙后种植位点保存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7年3月,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进行拔牙后位点保存的对象20例入组,根据患者的意愿分组,PRP组10例、CPC组10例。PRP组、CPC组分别采用PRP、磷酸钙骨水泥按照19比例与BIo-oss骨粉末混合,填满骨缺损处及牙槽窝,进行位点保存。结果术后6个月,PRP组牙槽嵴高度、宽度丢失量低于CPC组,PRP组CT值低于C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混合CPC进行拔牙后种植位点保存有助于减少骨损失量,但会导致密度偏低,可能会影响种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皮质开窗后扩髓清创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髓内填充及胫骨开槽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20例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髓组和开槽组。扩髓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为(47.6±11.4)岁。开槽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为(49.2±13.9)岁。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细菌培养结果、总住院时间、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控制率、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25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感染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细菌培养结果、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控制率、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髓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11.7±4.7)d]、下地负重时间[(5.8±1.6)周]显著短于开槽组[(16.8±4.6)d、(8.1±2.9)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比较传统胫骨开槽灌洗结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胫骨远端开窗后扩髓清创结合硫酸钙髓内填充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同样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的功能,同时后者允许患者更早负重,缩短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