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课程价值的人文取向孕育于古希腊,勃兴于近代文艺复兴。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工业革命,课程价值的科学取向日渐兴盛。至18、19世纪,两种取向之争日趋激烈,尤以英国为甚。进入20世纪以来,基于对两次世界大战和科技文明的反思,人文取向的课程价值观得到重新关注与思考。永恒主义、改造主义、存在主义和批判理论的产生,即是其反映。基于对西方学校课程演进史的考察,笔者认为,课程价值两种取向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存在交叉融通的部分;用人文的方式(即"叙事的认知法")去教科学是必要的;学校必须保持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平衡,以培养具有科学头脑和人文关切的合格公民;在承认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都是必需之物的前提下,仍有必要强调人文课程的优先性;现代人文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人文学科的学习,还应当有更广阔的视野,如包括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存在体验论课程、批判与解放取向的课程等。

  • 标签: 课程价值 科学取向 人文取向
  • 简介:知识与教学是两个具有天然联系的逻辑概念。在教学理论中,如何通过掌握知识量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作教学理论的经典问题。迄今为止,从知识本身的性质入手,去考察和探究这一经典问题的努力在国内并不多见,本文提供的既是这样一种初步的尝试。论文涉及到的知识范畴主要有,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知识的个人性与社会性、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等,论文重点讨论了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程

  • 标签: 知识的性质 教学理论 教育
  • 简介:一、什么是人文主义:一种简明的概念图式导入“人文主义”(humanism),中文有时又译为“人本主义”,是个复杂的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包容性的历史概念。依据笔者的查阅,各种百科全书、辞典对“人文主义”一词的解释虽彼此侧重点各异,但基本的解释大体上是一致的,兹选取两种比较典型的解释如下:1)1977年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TheEncyclopediaAmericana)认为,人文主义在严格的意义上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称之为“新学术”(newlearning)的文学风尚。这里的“新学术”即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学研究。它之所以是“新”的,就在于它探讨古典学科并

  • 标签: 人文主义心理学 教育理论 西方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 类型学分析
  • 简介:一、课堂评鉴的结果标准:从教学哲学的角度看1.掌握知识所谓“掌握知识”,主要意指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用美国学者布鲁纳的话来讲就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知识”通常有三层含义:①学生了解所学知识赖以成立的各种理由与依据,能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合理性作出解释,或者加以证明和论证。

  • 标签: 评鉴标准 课堂 二维 教学哲学 基本事实 美国学者
  • 简介: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的理念或原则,广为人知。然而,将好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绝非易事。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对怎样做才算“因材施教”,仍然感到困惑、茫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并具体阐述了四种基本的实施策略,即“使教与学两类变量相适配的策略”、“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长短互动与转换策略”和“利用差异互教互学的策略”。

  • 标签: 因材施教 实施策略 教育改革 教师
  • 简介:“教”的课程和“学”的课程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方面:

  • 标签: 课程 “学”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