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我国学龄期儿童角膜形态,通过正切曲率半径计算各区域角膜前表面Q,分析不同屈光状态下各区域角膜前表面Q的特点。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92例,以右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右眼等效球镜度(SE)分成中度近视组、低度近视组、正视组、低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这5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其角膜形态,通过正切曲率半径计算鼻侧(315°-45°)、上方(45°-135°)、颞侧(135°-225°)、下方(225°-315°)这4个区域角膜前表面Q。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区域角膜Q差异和各区域角膜Q在不同屈光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E和角膜Q的相关性。结果:鼻、上、颞、下4个区域角膜前表面Q分别为-0.50±0.13、-0.62±0.15、-0.31±0.10、-0.42±0.18,4个区域角膜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19,P<0.001),颞、下、鼻、上4个区域角膜前表面变平坦趋势依次增快。不同屈光组间仅鼻侧、下方角膜前表面Q存在差异(F=6.00,P<0.001;F=2.95,P=0.022)。随着SE的增加,鼻侧、下方角膜Q变小,呈负相关(r=-0.38,P<0.001;r=-0.16,P=0.031)。不同屈光组在上方和颞侧2个区域角膜前表面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屈光组的鼻颞侧Q差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0.40,P<0.001),且随SE的增加,鼻颞侧Q差异增大,二者有相关性(r=-0.42,P<0.001)。结论:学龄期儿童各区域的角膜前表面Q存在差异,不同屈光状态的鼻侧及下方角膜Q、鼻颞侧差值均存在差异,且均与SE存在相关性,提示不同屈光度的儿童矫正屈光不正时需考虑各区域角膜Q,以提高成像质量。

  • 标签: 角膜Q值 区域 学龄期儿童 屈光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