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1(Tim-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im-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西安百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L805a、GL805c)及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中的表达;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下调Tim-1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采用t检验比较Tim-1敲低组和Tim-1对照组细胞在增殖、侵袭、迁移上的差异。结果Tim-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142.769±37.552)高于正常脑组织(43.501±23.811);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U251)中的表达高于人脑正常胶质细胞株(HEB)(HEB:0.339±0.021,U87:0.919±0.066,t=21.910,P<0.01;U251:1.074±0.085,t=12.559,P<0.01);成功构建下调Tim-1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sh-Tim-1-U87、sh-Tim-1-U251);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结果显示下调Tim-1后肿瘤细胞活力显著降低(24 h sh-NC:0.379±0.059,sh-U87:0.223±0.046,t=2.767,P<0.05;sh-U251:0.210±0.036,t=5.637,P<0.01。48 h sh-NC:0.677±0.034,sh-U87:0.444±0.052,t=4.968,P<0.01;sh-U251:0.441±0.056,t=8.831,P<0.01。72 h sh-NC:0.801±0.052,sh-U87:0.579±0.060,t=4.487,P<0.01;sh-U251:0.636±0.056,t=8.991,P<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下调Tim-1后肿瘤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sh-NC:74.667±4.510,sh-U87:44.333±4.509,t=11.651,P<0.01;sh-U251:34.003±3.606,t=18.401,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下调Tim-1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sh-NC:202.000±10.149,sh-U87:108.333±7.506,t=11.294,P<0.01;sh-U251:137.667±11.061,t=12.763,P<0.01)。结论Tim-1在胶母细胞瘤组织和细胞株中高表达,下调Tim-1可有效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硫氧还蛋白(Trx)系统由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组成。Trx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分子,可抵抗多种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着突出作用。TR是含硒(硒代半胱氨酸)的蛋白质,主要有3种形式:TR1(主要分布在胞质)、TR2(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和TR3(主要分布在睾丸)。TR能调节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癌变后,TR表达增加,促进细胞生长和转移。Trx系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心肌炎等密切相关。Trx系统能清除体内活性氧,使细胞内外处于平衡状态,且其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相互作用,对于糖代谢调节和肿瘤治疗具有重要作用。Trx系统是许多疾病进行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以评估术后血栓、炎症和胆固醇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阜外医院接受急诊PCI并且基线资料完整的AMI患者,按术后D-二聚体、hs-CRP和LDL-C水平的四分位界值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三者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刻画上述标志物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共纳入3 614例患者,年龄(59.2±12.0)岁,男性2 845例(78.7%),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 161例(87.5%)。随访时间为652(414,1 880)d。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MI患者PCI术后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D-二聚体<220 μg/L患者比较,≥580 μg/L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HR=2.03,95%CI 1.22~3.38,P=0.006);样条回归显示D-二聚体达到500 μg/L后全因死亡风险维持在较高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 2.74~7.18 mg/L组比较,hs-CRP<2.74 mg/L组(HR=1.86,95%CI 1.10~3.15,P=0.020)和hs-CRP≥11.99 mg/L组(HR=2.14,95%CI 1.35~3.40,P=0.001)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明显上升;样条回归显示远期全因死亡风险与hs-CRP水平呈J形关系,hs-CRP水平<2 mg/L或≥10 mg/L的患者死亡风险均明显升高。LDL-C水平与远期预后无显著关联(P均>0.05)。结论AMI患者在PCI术后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s-CRP水平过低或过高患者不良预后增加。对于高血栓风险以及炎症风险极高或极低的患者需要优化抗栓和抗炎治疗。
简介:摘要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Tim)-1是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相关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与天然配体Tim-4协同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共刺激作用。协同刺激分子主要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进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Tim-1能提供免疫细胞所需的活化第二信号,还能提供下调细胞免疫应答的负性第二信号,维持免疫细胞的抑制状态,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同时在肿瘤细胞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有潜在临床价值。现就Tim-1介导的免疫应答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救治中抗凝治疗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武汉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OVID-19病例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在住院一周内病情恶化,呼吸困难加重,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20 mg/L),其中男性2例,使用依诺肝素钠抗凝,女性1例,初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停用后续接依诺肝素钠抗凝。结果3例患者在给予抗凝治疗后,呼吸症状随之缓解,且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COVID-19患者多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积极的抗凝治疗不仅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或活检的173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9例,女64例;年龄(53.29±13.58)岁;肿瘤直径中位数70(23~150)mm;68例有局部症状,24例伴全身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5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有假包膜96例,伴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23例;T1~2期114例,T3~4期59例;远处转移22例;可疑淋巴结转移(cN1期)88例,淋巴结阴性(cN0期)85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淋巴结阳性的术前预测因素。根据上述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和Bootstrap自抽样法验证列线图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173例中,pN1期49例(28.32%),pN0期124例(71.68%);88例cN1期患者中42例(47.73%)病理淋巴结阳性;85例cN0期患者中7例(8.24%)病理淋巴结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ECOG评分、临床症状、肿瘤假包膜、远处转移、临床T分期、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镜下血尿均与病理淋巴结阳性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低、临床T分期高、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大和镜下血尿是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利用上述独立预测因子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概率,模型的C指数为0.954,自抽样内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患病年龄低、镜下血尿、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大和临床T分期高是肾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和校准能力,有助于术前预测肾癌淋巴结转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