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45例(共71个创面)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足部Ⅲ度冻伤患者,对其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GM-CSF组24例(35个创面)和对照组21例(36个创面)。rhGM-CSF组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8±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6±14)岁。2组患者均进行复温、抗炎止痛、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全身治疗,rhGM-CSF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创面分别外涂rhGM-CSF凝胶和芦荟抑菌胶,每平方厘米创面外涂10 mg,每24小时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1、3、7、14 d,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12 d,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阳性检出率;观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1、3 d,2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相近(t=0.37、2.93,P>0.05);治疗7、14 d,rhGM-CSF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77、5.83,P<0.01)。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治疗6、12 d,rhGM-CSF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2/35)、22.86%(8/35),略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30.5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M-CSF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创面红肿,创周皮肤片状红斑,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0.8)d(t=24.89,P<0.05)。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冻伤 伤口愈合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内外报道的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激活的危险因素进行荟萃分析,为临床BKV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7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肾移植术后BKV激活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论文,并通过其参考文献进行手工补充搜索。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其中英文15篇、中文7篇。结果显示血液中检测到BKV的危险因素为排斥反应(OR=1.91,95%CI:1.30~2.80)、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OR=1.51,95%CI:0.99~2.31)、服用他克莫司(OR=1.50,95%CI:1.22~1.84)、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诱导(OR=1.75,95%CI:1.02~2.98)、使用输尿管支架(OR=1.98,95%CI:1.19~3.30)和合并CMV感染(OR=2.23,95%CI:1.61~3.09);而尿液中检测到BKV的危险因素为持续服用糖皮质激素(OR=1.49,95%CI:1.09~2.04)。结论肾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合并CMV感染、使用输尿管支架和ATG诱导的受者发生BKV血症的风险更高,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肾移植受者发生BKV尿症的风险更高。

  • 标签: 肾移植 BK病毒 危险因素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HaCaT细胞体外研究观察不同浓度(包括生理浓度)维生素D3(VD3)对表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迁移调控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VD3(0 nmol/L、102 nmol/L、10 nmol/L、10-1 nmol/L、10-3 nmol/L及10-5 nmol/L)的处理HaCaT细胞(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研究所)后,通过划痕实验、活细胞工作站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观察HaCaT细胞迁移运动和检测α-微管蛋白(α-tubulin)的表达并通过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研究其迁移调控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D3浓度0 nmol/L),高浓度VD3组(102、10 nmol/L)HaCaT细胞呈现出更小的迁移范围和速率,α-tubulin表达增高(53.650±5.414和65.370±4.512比76.110±4.386,t=3.224、2.357,P<0.05;29.140±0.678比32.780±1.311,t=2.467,P<0.05;18.070±0.792和16.830±1.028比14.830±0.741,t=3.254、2.336,P<0.05)。生理浓度VD3组(10-1 nmol/L)HaCaT细胞表现为更大的迁移范围和速率,α-tubulin表达降低(87.010±1.936比76.110±4.386,t=2.274,P<0.05;41.210±2.044比32.780±1.311,t=3.472,P<0.05;11.350±0.691比14.830±0.741,t=3.425,P<0.05)。低浓度VD3组(10-3、10-5 nmol/L)HaCaT细胞迁移的范围、速率和α-tubuli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360±6.036和72.370±2.990比76.110±4.386,t=0.298、0.687,P>0.05;34.150±1.588和33.240±1.055比32.780±1.311,t=0.666、0.289,P>0.05;14.310±1.115比14.830±0.741,t=0.403,P>0.05)。结论VD3通过微管动力学来调控表皮细胞的迁移,其作用具有双相和浓度选择。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局部皮肤VD3应用浓度对伤口愈合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 标签: 维生素D 细胞迁移 微管蛋白 表皮细胞
  • 简介:摘要:农村小学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普遍基础薄弱,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教师要通过教育改革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农村小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农村 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升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OS样抗原1(FOSL1)基因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Ⅲ科292例(观察组)新诊断胃癌患者和21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RFLP)检测FOSL1不同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FOSL1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多态位点与胃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OSL1 rs1892901位点基因型GG频率降低(154/215比178/292,χ2=6.240,P<0.05),AA频率增高(7/215比28/292,χ2=8.3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s637571位点基因型GG频率增高(119/215比187/292,χ2=3.910,P<0.05),AA频率降低(21/215比14/292,χ2=4.7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1892901位点AA基因型患胃癌风险增加[比值比(OR)=0.32,95%可信区间(CI):0.14~0.74,P<0.05],GG基因型减少(OR=1.62,95%CI:1.11~2.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637571位点GG基因型患者胃癌易感性增加(OR=0.70,95%CI:0.49~1.00,P<0.05),AA基因型患者患癌风险降低(OR=2.15,95%CI:1.07~4.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相关因素后,rs1892901位点AA基因型仍是胃癌的易感基因(OR=0.42,95%CI:0.11~0.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OSL1基因多态与胃癌易感性明显相关。FOSL1 rs1892901位点AA基因型患胃癌风险增加。

  • 标签: 胃癌 原癌基因 FOS样抗原1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