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于伴有弥漫性肺大疱、长期保守治疗失败的顽固性气胸,传统的肺大疱切除加胸膜摩擦术效果不佳,术后长期漏气和气胸复发的可能较高。我们针对1例该类型患者采用了不切除肺的胸腔镜单纯壁层胸膜剥脱术,手术操作简便,术后1周内胸膜完全固定,漏气愈合。随访期间患者肺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158例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治疗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27例,女性31例,年龄[M(IQR)]为32(28)岁(范围:14~78岁)。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节段切除特定5 cm长肋骨,借助切口保护套暴露切口,获得操作空间,进而借助特殊器械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在无漏气、引流液清亮<50 ml/d后复查CT,肺较前复张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3~6个月进行最终手术效果评估,后续门诊及电话随访至患者停药。结果早期1例患者因纤维板过厚无法有效牵拉进而中转开胸,其他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5(2.50)h(范围:1.5~7.0 h),术中出血量100(500)ml(范围:50~2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5.00(2.25)d(范围:2~15 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00(22.50)d(范围:3~77 d)。术后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量多进行开胸止血,1例发生切口感染,余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时间为20(14)个月(范围:12~44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49例达到Ⅰ级恢复,7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借助特殊器械,单孔胸腔镜在Ⅲ期结核脓胸患者上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随着结核发病率增加和耐药结核增多,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性再次显现。本文就目前胸外科治疗肺结核的应用进行阐述,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与术前处理、手术类型与方式以及术后抗结核疗程等。
简介:摘要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SPCH)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这类肿瘤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大多为稳定的磨玻璃结节,与早期的肺腺癌易混淆。手术切除以后,常规HE染色中,这类疾病可仅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与局限性肺不张相似,因此可能会被诊断为例如慢性炎症改变在内的非特异性感染,造成误诊漏诊。现报道1例以混合型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的罕见病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9.8±13.6)岁(范围:26~66岁)。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常规体检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肺部结节,实性结节2例,囊实性结节1例,混合型磨玻璃结节7例。CT测量结节最大径为(14.9±5.8)mm(范围:8~30 mm)。术前随访4.5(21.5)个月,经过随访后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从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大体观察为暗红色结节,质软,与周围肺组织颜色及质地较接近,辨别困难。镜下病理学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见毛细血管明显增生,毛细血管壁由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对CD34、CD31呈阳性反应。术后随访15.0(22.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影像学表现非常类似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肉眼辨别困难,显微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明显增多是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CD31、CD34等血管内皮标志物能够帮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