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临床医学专业12门临床课程由14所附属和教学医院承担,任课老师不承担命题、阅卷工作,由学院相关教研室高年资老师命题并集体讨论,拟定评分细则并集体阅卷。结果三个年级学生考试平均及格率93.80%、平均成绩75.65、优良率41.60%。结论采取考教分离,提高了各医院“双师型”教师授课水平,增加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标签: 临床课程 考教分离 效果良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珠海市MSM中HIV自我检测(HIVST)模式和现场HIV快速检测(HIV-RDT)模式的成本效果和支付意愿,为政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视角,收集珠海市在2019年1-9月MSM参与两种HIV检测模式的成本投入和效果产出,采用TreeAge Pro 2019软件构建10 000名MSM队列决策树模型,测算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以敏感性分析模型中各参数的不确定性,绘制成本效果可支付曲线评价策略的可支付性。结果珠海市男同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动员参与HIVST和现场HIV-RDT的MSM人次数为2 303 vs. 816,发现HIV筛查阳性者人数为33 vs. 35,筛查阳性率为1.7% vs. 4.3%。每筛查1例的成本为60.45元vs. 240.43元,每发现1例筛查阳性的成本为4 218元vs. 5 606元。决策树模型运行结果显示,每检测1例MSM的平均费用为44.67元vs. 148.42元,ICER为负值。当发现1例HIV筛查阳性支付意愿低于6 528元时,HIVST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当投入高于该阈值时,现场HIV-RDT是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结论珠海市现行的HIVST模式是具有经济学价值的公共卫生项目,决策者应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推广HIVST在MSM中的应用。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自我检测 HIV快速检测 成本效果分析 社会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不同HIV自我检测(自检)模式在促进MSM HIV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种HIV自检模式,一是以性健康促进网络平台为主体的线上HIV自检模式(常规自检模式);二是鼓励申请者申请多份自检试剂并将其传递给身边朋友的HIV自检模式(自检二次传递模式)。比较两种自检模式中,申请者与受赠者在人口学特征、使用数、阳性率等指标的差异。通过志愿者影响力的调查量表,分析志愿者影响力对派发或使用HIV自检试剂数量的影响。结果常规自检模式、自检二次传递模式的30 d内HIV自检结果回传率分别为94.7%(323/341)和99.2%(1 141/1 150);自检二次传递模式的受赠者检测比例(45.9%,281/612)明显高于常规自检模式(6.3%,20/318)。自检二次传递模式中,申请者与受赠者人数在年龄、婚姻状况、户籍、自报性取向、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曾经做过HIV检测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均P<0.05)。MSM志愿者中有影响力的申请者能够促进HIV自检试剂派发(P<0.05)。结论常规自检模式和自检二次传递模式均能促进MSM的HIV自检、结果回传及HIV感染者发现。在扩大检测及HIV感染者发现方面,自检二次传递模式的优势明显,促进从未检测者参加HIV检测。申请者中有影响力的志愿者,能明显提高MSM的HIV检测率、扩大MSM的HIV检测覆盖面。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自我检测
  • 作者: 武丽君 董凌莉 李涯松 肖长虹 史晓飞 张岩 李芹 赵毅 周彬 方勇飞 戴冽 叶志中 周毅 尉世同 刘剑平 李娟 石桂秀 孙凌云 邹耀红 李敬扬 李鸿斌 刘湘源 张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乌鲁木齐 83000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武汉 400030,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杭州 310014,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315,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洛阳 471003,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西安 710038,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昆明 65022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7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重庆 400038,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广州 510235,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518033,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广州 510632,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风湿内科 264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血液内科,南充 63700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515,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361003,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 210008,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214002,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412007,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呼和浩特 010050,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191,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国RA患者在临床实践中的托珠单抗使用模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招募407例来自全国23个中心的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RA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托珠单抗的使用模式,有效性,以及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396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330例(83.3%)接受托珠单抗联合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治疗,托珠单抗单药治疗比例为16.7%(66/396)。基线时,224例(56.6%)患者和38例(9.6%)患者分别在csDMARDs和其他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失败后开始注射托珠单抗。随访6个月期间,托珠单抗平均用药频率为(3.7±1.6)次,平均托珠单抗剂量为(7.4±1.2)mg/kg体质量,平均给药间隔时间为(40±13)d。6个月时,102例(25.8%)的患者继续接受托珠单抗治疗。6个月时观察到疾病活动度、关节症状、患者报告结局等均显著改善。90例(22.7%)的患者发生过至少1次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8例患者发生过至少1次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A患者使用托珠单抗治疗6个月时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患者使用托珠单抗的持续性需改善。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托珠单抗 非干预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