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体质量指数(BMI)对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放疗、序贯放化疗或同步放化疗711例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技术,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培美曲塞+顺铂或依托泊苷+顺铂。分析治疗前BMI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亚洲人BMI推荐分组方法,低BMI组(<18.5 kg/m2,23例)、正常BMI组(18.5~23.9 kg/m2,293例)、高BMI组(≥24.0 kg/m2,395例)中位OS时间分别为17个月(95% CI 11~29个月)、29个月(95% CI 22~36个月)、30个月(95% CI 27~34个月),低BMI组OS差于正常BMI组及高BMI组(χ2=11.20,P=0.004)。应用最大选择检验确定BMI预测生存最佳临界值为21.31 kg/m2,据此将患者分为低BMI组(BMI<21.31 kg/m2,130例)和高BMI组(BMI≥21.31 kg/m2,581例),两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0个月(95% CI 17~27个月)和32个月(95% CI 28~35个月),低BMI组OS差于高BMI组(χ2=12.3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男性、Karnofsky评分<80分、低BMI、吸烟、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治疗方式为单纯放疗均为OS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接受放化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治疗前BMI低者预后更差。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体质量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1 637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复发模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9%、34.2%和27.0%,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8%、25.0%和18.5%。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9.4个月(95%CI为18.0~20.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4个月(95%CI为9.3~11.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卡氏体力状态评分(KPS)、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与食管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KPS、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后,其生存率有明显提高。性别、KPS、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独立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治疗模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1 637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复发模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9%、34.2%和27.0%,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8%、25.0%和18.5%。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9.4个月(95%CI为18.0~20.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4个月(95%CI为9.3~11.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卡氏体力状态评分(KPS)、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与食管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KPS、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后,其生存率有明显提高。性别、KPS、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独立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治疗模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综合治疗模式及诊断技术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放化疗有效者行脑预防照射(PCI)疗效及复发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间共201例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且达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局限期SCLC患者临床资料。综合治疗采用以调强放疗和≥4周期EP/CE方案化疗为主同步或序贯放化疗,采用脑MRI(90.0%)或CT(10.0%)重新评估有无脑转移。比较PCI组(91例)及非PCI组(110例)长期生存及复发失败类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7.3个月(95%CI为73.0~81.5个月)。PCI组中位总生存(OS)为58.5个月,2、5年OS分别为72.5%、47.7%;非PCI组中位OS为34.5个月,2、5年OS分别为61.7%、35.8%(P=0.075)。PCI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22.0个月,2、5年PFS分别为48.0%、43.4%;非PCI组中位PFS为13.9个月,2、5年PFS分别为34.4%、26.7%(P=0.002)。PCI组2、5年累积脑转移率为6.6%与12.2%,非PCI组为30.0%与31.0%(P=0.001);初发脑转移率分别为4.4%与25.5%,中位初发脑转移时间分别为11.9个月与8.7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P<0.001)、PCI(P=0.033)是PFS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表明综合治疗后达CR患者行PCI显著提高5年PFS(72.7%∶48.0%,P=0.013),疗效达PR者行PCI未提高5年PFS(26.1%∶20.2%,P=0.213)。结论在现代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下和更准确脑转移诊断方法下,放化疗有效局限期SCLC患者行PCI可改善PFS,降低初发脑转移率和全部脑转移率。

  • 标签: 脑转移,小细胞肺癌/脑预防照射 失败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同步加量模式和常规分割模式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为同步加量放射治疗技术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开放标签随机对照非劣Ⅲ期研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入组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配至同步加量组(PGTV 60.2 Gy分28次,2.15 Gy/次;PTV 50.4 Gy分28次,1.8 Gy/次)和常规分割组(PTV 60 Gy分30次,2 Gy/次)。主要终点为2年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为2年局部区域控制,2年总生存(OS),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17年2月—2019年7月入组患者231例,其中216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或已死亡,常规分割组106例,同步加量组110例。常规分割组对比同步加量组2年PFS率为45.2%∶38.2%(HR=1.22,95%CI为0.87~1.72,P=0.2),2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为68.7%∶69.9%(HR=0.98,95%CI为0.62~1.56,P=1.0)。多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中,早放疗在PFS、OS、LRFS均显著优于晚放疗(HR=1.69,95%CI为1.18~2.41,P=0.003;HR=1.72,95%CI为1.09~2.70,P=0.018;HR=1.66,95%CI为1.01~2.73,P=0.046)。肿瘤分期是OS影响因素(Ⅲ期相比于Ⅰ-Ⅱ期,HR=3.64,95%CI为1.15~11.57,P=0.028)。两组患者3级以上不良反应无统计差异:放射性肺炎4.7%∶2.7%(P=0.44),放射性食管炎3.8%∶1.8%(P=0.51),骨髓抑制21.7%∶15.4%(P=0.83)。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接受同步加量放疗疗效不劣于常规分割放疗,其中早放疗可改善预后。两组放疗相关不良反应两者相似。

  • 标签: 肺肿瘤 前瞻性研究 同步加量放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部放疗序贯联合PD-1/PD-L1抑制剂应用于诱导治疗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项Ⅰ期临床试验和1项真实世界研究中ES-SCLC患者,两项研究均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其中确诊时为广泛期、经系统治疗(化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经胸部放疗和序贯PD-1/PD-L1抑制剂患者入组。结果从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共纳入11例ES-SCLC患者,全组年龄52~73岁,中位数62岁。5例患者先接受诱导化疗,6例先接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经评价系统治疗疗效后均接受了胸部调强放疗。2例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3-5级不良反应(1例肺炎和1例放射性食管炎)。常见轻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肺炎和食欲下降,仅1例患者因免疫性肺炎终止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3.5~16.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CI为6.9~8.0个月)和14.6个月(95%CI为9.0~20.2个月)。结论诱导治疗ES-SCLC患者胸部放疗后序贯PD-1/PD-L1抑制剂治疗安全可行。鉴于胸部放疗和免疫治疗在ES-SCLC治疗中均可带来获益,该综合治疗模式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癌,小细胞肺,广泛期/化学疗法 癌,小细胞肺,广泛期/放射疗法 癌,小细胞肺,广泛期/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步加量放疗(SIB-RT)治疗不可手术食管鳞癌远期疗效及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协作组(3JECROG)10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食管鳞癌患者2 132例,其中接受SIB-RT 518例(SIB组),非SIB-RT 1 614例(No-SIB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按卡钳值=0.02进行1∶2匹配。PSM后,SIB组515例,No-SIB组977例。比较SIB组和No-SIB组患者预后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1.7个月。PSM前,SIB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2%、42.8%和35.5%,No-SIB组患者分别为74.3%、41.4%和3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PSM后,SIB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43.4%和36.4%,No-SIB组患者分别为75.3%、41.7%和3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对PSM后样本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病变长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同步放化疗、大体肿瘤体积(GTV)和是否SIB-RT与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根治性放疗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TNM分期、GTV和同步放化疗是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根治性放疗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GTV≤50 cm3患者中,SIB组和No-SIB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7和30.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在GTV>50 cm3患者中,SIB组和No-SIB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2和20.1个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18)。SIB组患者重症食管炎和重症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3%和2.5%,均低于No-SIB组(分别为13.1%和11.0%,均P<0.001)。结论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行SIB-RT远期生存不劣于常规分割放疗,且未增加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缩短了治疗时间。SIB-RT可作为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根治性放疗选择之一。

  • 标签: 食管肿瘤 同步加量放疗 预后 不良反应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步加量放疗(SIB-RT)治疗不可手术食管鳞癌远期疗效及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协作组(3JECROG)10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食管鳞癌患者2 132例,其中接受SIB-RT 518例(SIB组),非SIB-RT 1 614例(No-SIB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按卡钳值=0.02进行1∶2匹配。PSM后,SIB组515例,No-SIB组977例。比较SIB组和No-SIB组患者预后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1.7个月。PSM前,SIB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2%、42.8%和35.5%,No-SIB组患者分别为74.3%、41.4%和3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PSM后,SIB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43.4%和36.4%,No-SIB组患者分别为75.3%、41.7%和3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对PSM后样本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病变长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同步放化疗、大体肿瘤体积(GTV)和是否SIB-RT与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根治性放疗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TNM分期、GTV和同步放化疗是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根治性放疗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GTV≤50 cm3患者中,SIB组和No-SIB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7和30.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在GTV>50 cm3患者中,SIB组和No-SIB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2和20.1个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18)。SIB组患者重症食管炎和重症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3%和2.5%,均低于No-SIB组(分别为13.1%和11.0%,均P<0.001)。结论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行SIB-RT远期生存不劣于常规分割放疗,且未增加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缩短了治疗时间。SIB-RT可作为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根治性放疗选择之一。

  • 标签: 食管肿瘤 同步加量放疗 预后 不良反应 倾向性评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