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等位基因分级的家族性高胆固醇症(FH)患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PCSK9)抑制剂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探讨FH表型分子病因分类对PCSK9抑制剂降脂疗效的提示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FH表型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等临床信息,经二代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检测。依据受累等位基因数量及基因受损程度将患者分为单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组、单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多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组、多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以及无主要致病基因突变组。检测不同等位基因分级的患者干预前、4~6周的强化他汀治疗后、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1个月后的LDL-C水平和降幅,分析基线LDL-C水平与降幅的相关性以及各基因型分组治疗后LDL-C水平达到靶目标值的比例。结果共纳入66例FH表型患者,其中男性47例(71.2%),女性19例(28.8%),年龄(43.1±13.4)岁。单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组7例(10.6%),单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25例(37.9%),多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组8例(12.1%),多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18例(27.3%),无主要致病突变组8例(12.1%)。PCSK9抑制剂联合治疗的LDL-C降幅由大到小依次是单等位基因组>无主要致病突变组>多等位基因组,整体分布于0~90%范围内,单等位基因2个分组和无主要致病基因组>50%>多等位基因2个分组。PCSK9抑制剂联合治疗下LDL-C进一步降幅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等位基因组>无主要致病突变组>多等位基因组。总体FH表型患者中高强度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后LDL-C降幅随基线LDL-C的水平升高而减小(r=0.46,P<0.001),高强度他汀治疗基础上PCSK9抑制剂的进一步LDL-C降幅随基线LDL-C水平升高而减小(r=0.40,P=0.001)。与其他组相比,单等位基因组高强度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后LDL-C降幅较高且稳定,其中单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LDL-C降幅随基线LDL-C水平升高而增大(r=0.54,P=0.009),PCSK9抑制剂的进一步LDL-C降幅随基线LDL-C水平升高而减小(r=0.43,P=0.040)。多等位基因组治疗前后LDL-C降幅因致病基因位点及组合方式不同而异。不同基因型FH表型患者LDL-C的达标率:为单等位基因组26例(86.7%)、无主要致病基因突变组6例(6/8)、多等位基因组1例(3.8%)。结论所有基因型患者均可以从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的强化降脂治疗中受益,不同分子病因的中国FH表型患者PCSK9抑制剂疗效存在显著差异,致病基因分析对FH患者PCSK9抑制剂降脂疗效具有提示作用。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 遗传异质性 等位基因分型 LDL-C降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臭氧自体回输疗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n=20):椎旁神经射频治疗组(A组)、联合臭氧自治疗3 d组(B组)、联合臭氧自治疗5 d组(C组)。A组采用加巴喷丁、氨酚双氢可待因口服,并行椎旁脉冲射频治疗1次;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25 μg/ml臭氧自体回输3 d,1次/d;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25 μg/ml臭氧自体回输5 d,1次/d。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4、6日时患者VAS评分,采用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BP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的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第4、6日的VAS评分及B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CD8+百分比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组治疗后第6日VAS评分(0.48±0.16)分,较B组(1.41±0.42)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治疗后第6日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较B组升高,CD8+的百分比均较B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臭氧自体回输疗法可以显著减轻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带状疱疹 急性期 臭氧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