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传统的主动脉夹层分型对主动脉弓段夹层和单纯腹主动脉夹层命名不明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缺乏指导作用,因此阜外医院提出针对主动脉解剖受累情况划分。分析按阜外分型的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明确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1 57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阜外分型四种类型(A/B/C/D)以及弓部三种亚型(Cp/Ct/Cd)夹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以及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阜外A型78例(4.96%),阜外B型421例(26.82%),阜外C型1 063例(67.71%),阜外D型8例(0.51%)。全组手术死亡85例(5.41%)。阜外A型主动脉窦直径最大,为(45.92±12.88)mm。阜外C型的术前肾功能不全比例最高(14.96%)。阜外D型患者年龄最大[(58.02±11.93)岁]。阜外C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最高,为7.71%。阜外C型患者中,Cp型、Ct型、Cd型比例为5.08%、78.27%、16.65%。Ct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存在明显差异(9.38%对1.69%,P<0.01),Ct型与Cp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无明显差异(9.38%对1.85%,P=0.06),Cp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对1.69%,P=0.94)。阜外A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占64.10%,阜外B型单纯TEVAR占81.53%,阜外Cp型部分弓替换术占62.96%,阜外Ct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占98.56%,阜外Cd型去分支+TEVAR或TEVAR占70.62%,阜外D型8例均行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结论阜外分型是对传统分型方法的总结和补充,系统、简洁地阐明夹层累及的范围,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研究和治疗的统一。阜外分型中不同分型的夹层发病特点和预后不同。阜外分型对于主动脉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杂交技术在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用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于阜外医院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手术的患者。共入选患者504例,男383例,女121例;年龄(50.0±11.7)岁。高血压患病率为79.6%,平均发病至手术时间(69.5±40.0)h。其中110例接受了一期Ⅱ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394例接受了传统全主动脉弓置换及支架象鼻置入手术。采取倾向性评分方法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匹配,对两组患者间的术前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4例患者,男性患者占75.9%,早期死亡24例(4.8%),术后脑梗塞20例(4.0%),截瘫7例(1.4%)。杂交手术组患者年龄[(62.1±6.8)岁对(46.6±10.4)岁,P<0.001]、高血压(87.3%对77.4%,P=0.033)、冠心病(13.6%对6.1%,P=0.016)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7%对3.6%,P=0.001)均高于开放手术组。杂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143.7±53.7)min对(175.3±52.7)min,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78.5±33.6)min对(106.9±37.8)min,P<0.001)]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院内死亡、再手术及术后生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43个月[(22.6±11.1)个月],杂交手术组5例患者随访死亡(4.9%),开放手术组10例患者随访死亡(2.7%)。杂交组再干预患者3例(3.1%),开放组再干预11例(3.3%)。3例失访,患者未进行门诊复查,亦未能完成电话随访。结论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早中期效果满意,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预后比较仍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简介:摘要主动脉置入物感染是主动脉外科手术后一种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但死亡比例较高。胸主动脉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周围被覆组织较少,一旦发生置入物感染,病情往往较为凶险,所以胸主动脉术后置入物感染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胸主动脉术后置入物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