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骨盆干预对脑卒中后骨盆前倾患者的骨盆倾斜角度、步行能力和平衡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骨盆前倾患者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3)和对照组(n=13),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骨盆处肌内效贴干预,对照组则进行骨盆处肌内效贴安慰治疗。2组受试者均在贴扎前(干预前)和贴扎后即刻(干预后)接受骨盆倾斜角度、10 m步行时间、步态分析(干预前、后步态时空参数的差值)和平衡能力(干预前、后稳定极限的差值)的评估。于贴扎前(干预前)和贴扎后即刻(干预后)对2组患者进行骨盆倾斜角度评定、10 m步行时间测试、步态分析和平衡能力的评估。结果干预后,2组双侧骨盆倾斜角度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双侧骨盆倾斜角度与对照组干预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10 m步行时间为(19.55±6.51)s,与组内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态参数中的步速、步频、步长、步幅干预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稳定极限参数中的方向控制和稳定极限总分干预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骨盆干预可即时显著地纠正脑卒中后骨盆前倾患者的骨盆角度,增加其步行速度,改善其步行和平衡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高龄产妇开展优质助产护理对产程进展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高龄产妇 11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56 例)及对照组( 56 例),两组产妇均开展围产期常规护理支持,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优质助产护理,对两组产妇 产程进展及围产期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比较 。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 0.05 ),第三产程时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研究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对高龄产妇开展优质助产护理有助于缩短产程进展、降低围产期并发症风险,应用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10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51 例)及对照组( 51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膝骨性关节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联合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 Lequesen 评分、关节活疼痛、关节僵硬等方面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 Lequesen 评分及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能够有效促进 关节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护理工作中采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 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 104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均 52 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助产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两组产妇妊娠结局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产妇产时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 0.05 ),组间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结论: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有助于提升 初产妇自然分娩率,促进产程进展,改善产时疼痛症状及产后出血情况,效果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展护理干预在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方面的应用与价值。方法:纳入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孕产妇 11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 59 例)及对照组( 59 例),对照组孕产妇开展围产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孕产妇则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孕产妇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研究组孕产妇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围产期孕产妇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与 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14 例为观察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57 例)及对照组( 57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颈肩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 CASCS 评分均显著升高( P < 0.05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干预的效果,改善患者颈肩功能,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