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在高温条件(42 ℃左右)下进行腹腔化疗,被视为可能克服全身给药相关耐药性的治疗方式。目前HIPEC治疗胰腺的临床研究仍比较少。本文总结HIPEC治疗的发展历程以及HIPEC的治疗要点,为HIPEC治疗胰腺提供建议和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是侵袭和致命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是不可切除胰腺治疗的主要方案,但其改善预后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是驱动胰腺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识别这些异常的靶点并针对这些靶点设计药物,对于改善胰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不同的胰腺患者可能有其特定的基因改变,这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希望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阐述了胰腺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胰腺癌 基因突变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靶向治疗 耐药
  • 简介:摘要胰腺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虽然手术切除仍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胰腺的方法,但伴随着胰腺辅助治疗的进展,其治疗模式已由“手术优先”向“多学科协作”转变。新辅助治疗已被证实可提高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的R0切除率并改善患者预后,这些患者应给予新辅助治疗已成共识,但胰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放射治疗的地位、新辅助治疗后影像学与病理学评估等方面仍存较大争议。

  • 标签: 胰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 影像学评估 病理学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胰腺外科诊疗活动的开展方式及感染防控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2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4例院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0、51、46、87岁。发生院内感染后,病区一般防护策略升级。患者单间收治,每天监测陪护人员体温。医务人员严格按一级防护要求实施防护,病区地面用有效含氯浓度1 000 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有创操作流程自疫情发生以来均按以下防护要求防护: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经皮胸腔或腹腔穿刺引流、经皮腹膜后穿刺引流在病区内完成,操作人员按一级防护要求防护;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或胆囊置管引流在介入手术室完成,操作人员按一级防护要求防护。尽量避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对于不可替代的ERCP操作,操作人员按二级防护要求防护。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的顺序分别为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操作人员按一级防护要求防护,全身麻醉手术的操作人员按二级防护要求防护,发生院内感染前后有创操作流程未升级。结果4例院内感染患者中,1例死亡,2例转入感染隔离病房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仍在感染隔离病房治疗。自升级防护措施后,我科共有22例患者住院治疗。其中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2例,经皮胸腔或腹腔穿刺引流3例,经皮腹膜后穿刺引流1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1例,开放手术治疗1例,截至2020年2月26日我科未再发生住院患者感染事件。整个疫情期间未发生有创操作人员感染事件。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陪护人员的输入感染可能是院内感染的重大风险。完善病区一般防护策略和有创操作防护策略,并加强对陪护人员的教育与管理,是有序开展胰腺外科常规诊疗活动的前提。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 胰腺疾病 感染防控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回顾研究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胆胰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HIPEC组术后发生胰瘘5例(33.3%),其中生化瘘4例,B级瘘1例,腹腔感染4例(26.7%),肺部感染3例(20.0%),胃排空延迟7例(46.7%),骨髓抑制3例(20.0%);对照组术后发生胰瘘19例(43.2%),其中生化瘘18例,B级瘘1例,腹腔出血4例(9.1%),腹腔感染8例(18.2%),肺部感染14例(31.8%),胃排空延迟15例(34.1%)。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肾功能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胆胰部恶性肿瘤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