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上肢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佩戴压力袖套及上肢康复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观察组纳入84例患者、对照组纳入81例患者。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患肢外展、前屈、后伸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中文版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上肢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及历史背景。重视教育、教化作用的中国文化传统,近代国内外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刺激下的民族觉醒,西方国家重视教育实现强国的发展经验,以及国人对国内已尝试救国方案失败的深刻反省等共同促成了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教育救国思潮形成于洋务运动晚期,经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直至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进入勃兴和高涨阶段,回落和转型于抗战爆发后,经历了萌发和形成、勃兴和高涨,回落和转型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教育救国思潮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合理性和进步性也是无可争辩的。“教育救国”,与今天我们提倡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以及“科教兴国”等发展战略,有着天然内在的逻辑关系。全面考察教育救国思潮在近代中国产生与演变的历史轨迹,不仅有学术价值,也不无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