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病毒逆转录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发展进步使得艾滋病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会引起潜在的心血管并发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但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本文就HIV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HIV病毒蛋白的直接作用、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共感染巨细胞病毒、细菌易位、慢性炎症和免疫激活、ART相关机制等。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脑疝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18年2月至10月治疗的73例脑疝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脑内ICP监护仪探头置入术将其分为监护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监护组根据ICP值结合患者术前CT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制定甘露醇用法用量;对照组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术前CT决定手术方式,术后经验性使用甘露醇。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监护组患者术后甘露醇使用总剂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患者术后并发胃肠道出血、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气管切开、二次手术去骨瓣的发生率为21.6%,低于对照组(55.6%);监护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为Ⅰ~Ⅱ级的患者概率(81.08%)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脑疝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先行ICP监测,能客观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减少术后并发、避免因术后脑水肿而激进性去骨瓣手术有意义,对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和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脑疝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小骨窗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并评估一种乙状窦后入路开颅过程中快速准确定位横窦乙状窦连接处(TSSJ)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至10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静脉窦减影,结合后处理明确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在颅骨上的投影,术中在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随即扩大骨窗显露;对照组(31例)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星点"钻孔开颅。评价2组开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长度、开颅时间、骨窗大小短于或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8±0.5)cm比(8.0±1.5)cm、(37±8)min比(45±15)min、(8.7±1.2)cm2比(10.2±2.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开关颅出血量、静脉窦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颈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3%比38.71%;P=0.04)、切口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6±1)d比(9±2)d;P=0.01]。结论使用乙状窦后开颅方法,"关键孔"中心应位于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较传统的以"星点"为标志开颅方法,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和切口疼痛缓解时间。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桥小脑角区 开颅 乙状窦后 骨性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