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分析3例病理确诊的病情反复的肉芽肿性垂体炎患者起病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及术后治疗方案和疗效,总结、分析、讨论病情反复的肉芽肿性垂体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及疗效,以提高对其认识,提供可借鉴的治疗经验。3例患者分别因头痛、视物模糊、中枢性尿崩症就诊,MRI发现鞍区或垂体柄占位,行大部切除或活检术后症状未完全缓解而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控制症状和病灶,但激素减量后复发。2例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后有效控制,其中1例停药后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1例仍在治疗中。因此对于术后症状未缓解,糖皮质激素减量后病情反复的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的方案或可达到满意疗效和预后。

  • 标签: 肉芽肿性垂体炎 硫唑嘌呤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RLs)对肢端肥大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或单纯使用SRLs治疗3个月的10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OC)、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及Ⅰ型胶原C端肽降解产物(CTX)的变化。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根据用药后GH下降程度,进一步将药物组患者分为药物敏感组和药物不敏感组。结果药物组治疗后平均动态GH、IGF-1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CTX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5(0.67,1.40)ng/mL对1.34(0.57,1.68)ng/mL, P<0.05]。手术组治疗后平均动态GH、IGF-1指数、OC、N-MID、P1NP及CTX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1)。手术组治疗前后GH差值(ΔGH)与N-MID差值(ΔN-MID)呈正相关(r=0.454, P=0.026),IGF-1差值(ΔIGF-1)与CTX差值(ΔCTX)呈正相关(r=0.339, P=0.036)。治疗后,药物组平均动态GH、IGF-1指数、CTX、P1NP、N-MID均显著高于手术组(均P<0.001)。药物敏感组CTX、N-MID在治疗后降幅显著高于药物不敏感组(35.3%对7.2%, P<0.001;24.1%对11.8%, P<0.05),且ΔGH与ΔCTX呈正相关(r=0.328, P=0.004)。结论SRLs治疗肢端肥大症可以降低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N-MID及骨吸收标志物CTX,从而改善其骨代谢高转换状态,该作用与降低GH和IGF-1水平有关。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生长抑素受体配体 肢端肥大症骨病 骨代谢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催乳素瘤患者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DA)治疗相关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ICDs)的比例及临床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随访的的催乳素瘤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帕金森病冲动性强迫障碍评分量表(QUIP)进行ICDs筛查;Barratt冲动人格量表(BIS-11)评价3种不同维度的冲动人格;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共纳入111例催乳素瘤病例,男性44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34.74±9.05)岁,平均病程(66.69±50.70)个月,起病时中位数催乳素水平147.25(89.97,470) ng/mL,大腺瘤比例46.8%。其中90例患者正在接受DA治疗,21例未用药。DA治疗组和未治疗对照组相比,QUIP量表筛查合并任一ICDs的比例分别为24.4%和14.3%;BIS-11量表的情绪冲动评分在DA组中显著升高(23.32±3.67对21.71±2.55,P=0.022)。DA治疗的催乳素瘤中,最常见的ICDs症状为性欲亢进及冲动购物,分别占到40.9%;伴有任一ICDs筛查阳性的患者非计划冲动评分升高(21.05±5.03对19.15±3.38,P=0.047),生活质量评估中社会功能(69.32±24.62对83.08±17.11, P=0.021)、情感职能(50.00±45.72对71.10±40.68, P=0.043)和精神健康(55.27±22.75对64.59±17.53, P=0.048)的评分更低。DA治疗组ICDs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起病时催乳素水平更高[470.00(130.00,3 770.00)ng/mL对140.29(79.50,465.59) ng/mL,P=0.028],男性比例更高(68.2%对38.2%,P=0.014);男性是ICD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3.46,95%CI 1.24~9.61,P=0.017);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时间、最大治疗剂量及累积剂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接受DA治疗的催乳素瘤患者中可能出现冲动控制障碍且影响生活质量,内分泌科医师应提高认识,重视对冲动控制障碍的筛查。

  • 标签: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催乳素瘤 冲动控制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明确血压控制不佳是否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起从上海5家社区卫生中心纳入年龄≥18岁未诊断DPN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基线纳入和随访结束时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检查结果,并在随访结束时接受神经病理性疼痛问卷评估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根据痛性DPN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比较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及随访时临床资料,分析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收缩压、舒张压)、随访(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随访和基线时血压差值的差异,并采用χ²检验比较血压控制不佳组(≥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和血压控制良好组(<130/80 mmHg)痛性DPN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血压控制不佳与痛性DPN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315例T2DM患者,随访(5.06±1.14)年,将患者分为非DPN组152例、痛性DPN组74例和无痛性DPN组89例。与非DPN组患者相比,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的年龄、腰围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时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非DPN组患者(P<0.05)。痛性DPN组患者随访时的收缩压(P=0.030)和舒张压(P=0.007)明显高于无痛性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患者132例,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30例,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痛性DPN的发生率49.24%(65/132)高于基线血压控制良好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校正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性别、吸烟、饮酒、T2DM病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他降压药及二甲双胍后,血压控制不佳仍然与痛性DPN相关(OR=17.921,95%CI为1.497~214.593)。结论血压控制不佳为T2DM患者痛性DPN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巨催乳素血症在高催乳素血症中的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5月20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专病门诊的111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方法进行巨催乳素筛查,以回收率<40%作为巨催乳素血症诊断切点,分析其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结果111例病例中女性99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32.2±7.9)岁,巨催乳素血症有32例(28.8%)。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共有28例(25.2%),沉淀前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真性高催乳素血症[(49.81±23.58对83.56±65.82) ng/mL,P<0.05]。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病例中未见闭经及不孕不育表现;女性病例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及溢乳的比例分别为25.9%、37.0%及7.4%。垂体腺瘤在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及真性高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分别为42.9%及66.0%。巨催乳素血症中15例(46.8%)正在或曾经接受过溴隐亭治疗,其中66.7%病例治疗过程中催乳素水平未降至正常。结论巨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可能较高,部分可合并月经紊乱、溢乳等临床表现。对缺乏闭经及不孕不育表现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应重视巨催乳素的筛查。

  • 标签: 高催乳素血症 巨催乳素血症
  • 简介: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的深入改革和创新,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因此,身为语文老师,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 标签: 小学语文 思维能力 实际方法
  • 简介:摘要:实践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是否办出特色和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同时为其它层次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周期性库欣综合征(cyclic Cushing syndrome,CCS)是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皮质醇呈规律周期性或不规律波动性分泌增多,可伴或不伴有临床表现的变化;需注意因皮质醇分泌的周期性特点对各项功能试验的干扰,内分泌检查易出现阴性结果,动态监测十分必要。本文详细分析1例由异位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导致的CCS的诊疗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并总结CCS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定性诊断、病因分类及鉴别诊断以及EAS的病因及特点,EAS原发病灶的寻找及治疗。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周期性 ACTH综合征,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对正常糖耐量及糖尿病前期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垂体瘤中心接受SSA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瘤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资料,根据糖代谢状态将患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和糖尿病前期(preDM)组。分析用药前后糖代谢状态的变化、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变化。患者使用SSA 3个月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糖代谢状态,根据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变化进行亚组分析(分为血糖恶化组、血糖稳定组和血糖好转组),采用Pearson分析法评估影响糖代谢变化的相关因素。使用SSA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最终纳入71例患者,其中NGT组36例、preDM组35例。所有患者采用SSA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明显上升,分别为(5.8±0.7)、(5.2±0.5)mmol/L,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下降,分别为4.2(2.1,6.3)和2.3(1.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SA治疗后,NGT组中41.7%(15/36)的患者糖代谢状态进展成preDM,preDM组22.9%(8/35)的患者进展成糖尿病。血糖恶化组(24例)患者的年龄为(37.4±11.8)岁,低于血糖稳定组(32例)的(45.7±12.5)岁。血糖恶化组的生长激素变化率为-30.3%(-70.5%,11.3%),低于血糖稳定组的-70.3%(-91.4%,-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变化值、生长激素谷值变化率均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8、0.251,P值分别为0.013、0.030)。结论SSA会使部分生长激素瘤患者血糖升高。年轻的、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用药后更容易发生糖代谢的恶化。

  • 标签: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生长抑素类似物 葡萄糖代谢障碍
  • 简介:摘要外源性糖皮质激素(GC)摄入过多及内源性GC分泌过多均有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糖不同程度升高。使用外源性GC后的血糖监测方案和类固醇糖尿病的降糖方案均需考虑其午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特点。要充分了解GC所致糖代谢异常的特点和临床筛查评估策略,采取恰当方式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 血糖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变(DRPN)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少见的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特点,以加强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识别。2个病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侧近端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病变逐渐延伸至下肢远端、对侧或者胸腹部,同时伴有近端肌萎缩、肌力下降、无法自行行走,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1例联合免疫球蛋白。文献复习提示单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剧烈疼痛,伴有单侧、近端肌无力、肌萎缩时,要考虑DRPN的可能。DRPN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等,并要排除神经根结构性以及非结构性损伤等原因。目前尚无DRPN的特异治疗,主要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免疫治疗、镇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糖尿病患者出现非典型与单侧的近端肢体疼痛、肌无力、肌萎缩等临床表现时,需考虑DRPN可能,避免延误诊治。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合并肾功能受损人群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56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53例,女性614例,平均年龄(60.9±13.2)岁,平均病程10(4,14)年。根据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分为无慢性肾脏病(CKD)组[eGFR≥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正常白蛋白尿的CKD(NACKD G3)组[eGFR 30~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白蛋白尿伴肾功能未受损(ALB-CKD G1~2)组[eGFR≥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和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ALB-CKD G3)组[eGFR 30~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其中NACKD G3组46例,余各组按年龄、性别与之1∶3匹配138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实验室指标并测定baPWV。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χ²检验。结果与正常蛋白尿者相比,T2DM患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者和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显著升高(P<0.01),其中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又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者(P<0.01)。与无CKD组相比, ALB-CKD G1~2组、ALB-CKD G3组与NACKD G3组的baPWV均显著升高[(1 839.2±458.2)、(2 114.2±695.6)、(1 892.4±551.7)比(1 665.7±391.9)mm/s,P<0.01],其中以ALB-CKD G3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升高最为显著。ALB-CKD G3微量白蛋白亚组的baPWV仍明显高于NACKD G3组[(2 013.9±559.7)比(1 884.5±557.4)mm/s,P<0.05]。NACKD G3组的baPWV与ALB-CKD G1~2组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ALB-CKD G1~2微量白蛋白亚组[(1 884.5±557.4)比(1 788.4±351.7)mm/s,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值比(OR)=1.105,95%可信区间(CI)(1.013~1.605)]、女性(OR=1.198,95%CI 1.021~2.914)、BMI(OR=1.041,95%CI 1.009~1.104)和LDL-C(OR=3.771,95%CI 1.076~20.892)是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较白蛋白尿不伴肾功能受损者存在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全因死亡风险,年长、女性、肥胖、LDL-C水平升高是其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病 正常白蛋白尿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欣母沛联合宫腔塞纱治疗剖宫产后大出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两组 ,各 40例。对照组实行欣母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宫腔填塞纱布治疗,对两组患者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将欣母沛联合宫腔塞纱的方式治疗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可以有效的将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得到控制,具备良好的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大量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欣母沛 宫腔塞纱 剖宫产后大出血 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垂体脓肿是一种罕见的鞍区内感染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故临床诊断较困难。本例患者病史长达5年,早期以头痛、月经紊乱为主要症状,后期以脑膜炎为主要表现。内科保守抗感染治疗后病灶有缩小,但停药后病情迅速反复,最后经蝶窦微创手术证实为垂体脓肿,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未再出现发热及头痛,目前口服垂体激素替代治疗中。

  • 标签: 脑膜炎 月经失调 垂体脓肿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智能建筑之中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智能建筑多年的实际经验,对智能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内容,希望能够对想逛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智能建筑 弱电智能化系统 设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中不仅面临着环境恶化方面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绿化面积小的问题。而在城市建筑的屋顶进行景观设计,对于目前城市绿色空间少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缓解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意义及其原则,对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 标签: 城市建筑 屋顶景观设计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纠纷的原因,为减少妇产科护理纠纷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护理纠纷对策护理纠纷次数与原因,总结并提出预防措施,比较预防措施建立前后护理纠纷次数及原因变化。结果我院妇产科2012年2月建立了完善的护理纠纷预防制度,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处理纠纷60起,原因分别是产妇及家属不能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15例(女性私密问题导致)、护理人员态度差10例(难沟通、不亲切)、护理技术损伤35例(感染、创伤),预防措施建立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纠纷共17例,产妇及家属不能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5例,护理人员态度差6例,护理技术损伤6例,前后纠纷次数下降明显。结论建立护理纠纷防范对策,可以减少妇产科护理纠纷,整体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纠纷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