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00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 086例葡萄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对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诊断、治疗、随访情况和眼科及其他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患者首次和末次就诊时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共纳入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51例(97只眼),男性15例(29.4%),女性36例(70.6%),男女比例为1/2.4;其中46例(88只眼)患者为拟眼结节病,5例(9只眼)患者为确诊眼结节病。患者发病年龄为48(40,55)岁;90.2%患者(46例)双眼受累;88.2%患者(45例)为慢性经过,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者仅占11.8%(6例)。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类型(49只眼,50.5%)。检眼镜检查仅发现2只眼(2.1%)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查显示64只眼(66.0%)荧光素弥散性血管渗漏。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5(13.7,29.3)个月,31例患者(59只眼)的随访时间≥3个月。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占44.1%(26只眼)。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45只眼(76.3%)的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在随访时间≥3个月的31例(59只眼)患者中,末次随访25只眼(42.3%)的BCVA≥0.8,15只眼(25.4%)的BCVA<0.3,59只患眼的BCVA均较首次就诊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P=0.006)。结论结节病性葡萄膜炎主要表现为双眼受累的慢性前葡萄膜炎,多数患者合并有亚临床视网膜血管炎。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控制大部分患者的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二天加量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单中心、开放标签的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抗隐球菌诱导治疗方案选择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用法为第1天首次剂量为1 mg,静脉滴注,观察2 h,若能耐受则给予0.3 mg/kg两性霉素B;第2天起两性霉素B的剂量为0.7 mg/(kg·d)。评估患者两性霉素B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剂量累积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脑脊液2周和4周的培养阳性率,以及患者2周和10周的生存情况。结果11例患者年龄为(39.2±8.6)岁,其中男10例,女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7(11,94)/μL。完成2周和4周两性霉素B疗程的患者分别有10例和9例。无一例患者出现两性霉素B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治疗期间(最长统计至使用两性霉素B后4周),1例患者出现3级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1例为4级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2例患者出现3级血红蛋白下降,最低值均为82 g/L,这2例患者均同时使用更昔洛韦抗巨细胞病毒治疗。1例患者出现4级肝功能损伤,丙氨酸转氨酶最高为403 U/L,总胆红素最高为130.5 μmol/L;2例患者出现3级肾功能损伤;1例患者出现3级低钾血症,血钾最低为2.49 mmol/L。启动两性霉素B治疗2周后脑脊液隐球菌培养均为阴性。1例患者放弃治疗,后失访(按死亡病例处理),其余10例患者在启动两性霉素B二天加量疗法后第2和10周均存活。结论两性霉素B二天加量疗法应用于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时,两性霉素B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罕见,但仍需要密切监测剂量累积相关不良反应。该疗法抗真菌疗效较好,绝大多数患者可完成4周两性霉素B疗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外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阶段对其依从性以及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9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外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负性情绪程度。结果:经过康复外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分值以及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值均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外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病情康复进程加快,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