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离的菌株,使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K-B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 716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 800株,总检出率为46.62%。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气管内导管、血液等,科室分布居前3位的是新生儿科、儿科、小儿外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97.00%、57.62%;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低于2.9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且2016-2018年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合理有效地选用抗菌药物,避免产ESBLs菌的院内流行。
简介:摘要随着多种脑膜炎奈瑟菌(Nm)菌种对应疫苗的问世,各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情况发生着变化,近几年B群Nm构成增多,健康人群中B群Nm带菌者占比上升,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由于密切接触B群Nm带菌者从而致病的情况。了解B群Nm感染的流行现况,明确B群株耐药情况,更新预防性治疗药品方案,可有效降低流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针对B群Nm感染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作一综述,为防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洗浴中心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疫情,为有效防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杭州市某洗浴中心1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患者和10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患者为W135群流脑病例。在接受采样的103名密切接触者中,9人咽拭子样本分离到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8.74%,其中1人鉴定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对密切接触者随访未出现后续病例。结论杭州市首次确诊W135群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出B群脑膜炎奈瑟菌,警示该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菌群已发生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鉴别新疆一起疑似聚集性伤寒疫情。方法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5例伤寒病例,对5例病例的流行病学史进行回顾性调查,重点针对病例的诊断过程以及疑似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同时对5株分离到的伤寒沙门菌进行 WGS和PFGE分析和聚类,最后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疫情性质。结果5株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序列、PFGE图谱、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高度一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例病例曾于同一天在同一家餐馆就餐。结论结合伤寒最长潜伏期、病原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初步判定此次疫情为一起通过就餐食物而感染伤寒沙门菌的聚集性疫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进行研究,针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对出现感染问题的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就妇产科护理中患者出现感染的结果进行分析,妇科患者的人数为55人,其中出现感染的患者有10人,感染率为18.1%,而产科患者人数为45人,其中出现感染的患者有8人,感染率为17.7%。妇科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相较于未出现感染的患者要长,而产科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患者的住院的平均时间相较于为发生感染的患者也要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造成其出现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针对这些因素医护人员要进行有效的防治,医院要尽可能的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技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妇产科患者在护理中可能出现感染的几率,从而保障患者可以更快的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重度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70例重度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n=35)、参照组(n=35)。参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改善重度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疾病患者HP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0例妇科疾病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40妇科疾病患者中,297例(35.36%)患者出现HPV感染,其中231例(77.78%)患者为单一型感染,49例(16.50%)患者为双重感染,17例(5.72%)患者为多重感染;98例(33.00%)患者为低危型感染,199例(67.00%)患者为高危型感染;患者怀孕次数和性伴侣越多,HPV感染机率也更大,文化程度越高,首次性生活在21岁以上,且使用避孕套患者HPV感染机率相对较小。结论妇科疾病患者HPV感染中,单一型和高危型感染比重相对较大,而文化程度、怀孕次数、首次性生活发生年龄、避孕方式、性生活伴侣数量是影响HPV感染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3月到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按照双色小球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43例为参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其余43例为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清金化痰汤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体外环境下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作用,为其临床抗感染治疗寻求新的方向。方法应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组(头孢哌酮/舒巴坦)、中药组(清金化痰汤)、联合组(清金化痰汤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阴性对照组4个组别对1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分布情况,以FIC≤0.5为协同作用,判定联合用药抑菌效果。结果清金化痰汤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1.0~2.0 g/ml,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128.0~256.0 μg/ml,联合组中清金化痰汤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分别为0.5~1.0 g/ml、64.0~128.0 μg/ml,两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组相比较,M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FIC均≤0.5。结论清金化痰汤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外环境下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急诊处理伤口感染控制策略。方法:选择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外伤患者 9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手外伤一般处理措施,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并发症率,记录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在伤口愈合时间方面,常规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 34.4±3.2) d,干预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 27.5±3.7) d,干预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更短( P<0.05) ;在伤口感染率和并发症率方面,常规组与干预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分别 8.9%、 2.2%,并发症率分别 11.1%、 2.2%,干预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并发症率更低( P<0.05)。结论:手外伤急诊处理给予控制感染护理,可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率和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外伤 ;急诊处理 ;伤口感染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wound infection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hand injury.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treatment measures for hand injury,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e wound infec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the wound healing time was recorded.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wound healing time,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34.4 ± 3.2) 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27.5 ± 3.7) d, 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horter (P < 0.05); In terms of wound infec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the infection rate of wound in routine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as 8.9% and 2.2% respectively,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1.1% and 2.2% respectively, and the infec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wound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P < 0.05).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hand injury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 reduce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infection.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胸科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12月临床确诊为骨关节感染的3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手术途径获取感染病灶核心部位组织样本,分别对样本进行分枝杆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常规培养,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扩增检测及mNGS检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NGS和常规培养病原体及单纯细菌感染检出率。以临床确诊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培养、mNGS和MTB-DNA扩增检测对骨关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三种方法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7例患者年龄32~90岁。感染部位:31例为脊柱,6例为其他骨关节。入院前症状:12例患者表现为感染部位疼痛和发热,11例表现为疼痛,5例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5例表现为疼痛、发热、乏力及食欲减退,2例表现为疼痛、发热及活动受限,1例表现为疼痛伴体质量减轻,1例表现为疼痛、发热伴腹泻。mNGS共发现3类病原微生物,累计检出频次为42例次,其中细菌39例次(包括10个菌属),占92.8%(39/42);真菌2例次,占4.8%(2/42);柯克斯体1例次,占2.4%(1/42)。37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29例,占78.4%(29/37);单纯真菌感染2例,占5.4%(2/37);单纯柯克斯体感染1例,占2.7%(1/37);5例患者同时检测出两种及以上病原体,占13.5%(5/37)。37例患者mNGS和常规培养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37/37)和67.6%(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7,P<0.05);29例单纯细菌感染患者mNGS和常规培养检出率分别为100.0%(29/29)和69.0%(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3,P<0.05)。常规培养、mNGS和MTB-DNA扩增检测诊断骨关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95%CI:0.866~1.000,P<0.05)、1.000(95%CI:1.000~1.000,P<0.05)和0.958(95%CI:0.866~1.000,P<0.05),诊断效能均较好。37例患者均根据mNGS及常规培养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药物治疗,其中28例接受手术干预。随访至2020年4月30日,1例患者死亡。随访3个月后患者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5.5±1.5)×109/L、(41±38)mm/h和(5.0±4.6)mg/L,均低于抗感染治疗前水平[(8.0±2.9)×109/L、(79±42)mm/h和(63±5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6、8.302和6.373,P均<0.05)。结论mNGS对于骨关节感染的鉴别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胸科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12月临床确诊为骨关节感染的3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手术途径获取感染病灶核心部位组织样本,分别对样本进行分枝杆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常规培养,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扩增检测及mNGS检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NGS和常规培养病原体及单纯细菌感染检出率。以临床确诊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培养、mNGS和MTB-DNA扩增检测对骨关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三种方法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7例患者年龄32~90岁。感染部位:31例为脊柱,6例为其他骨关节。入院前症状:12例患者表现为感染部位疼痛和发热,11例表现为疼痛,5例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5例表现为疼痛、发热、乏力及食欲减退,2例表现为疼痛、发热及活动受限,1例表现为疼痛伴体质量减轻,1例表现为疼痛、发热伴腹泻。mNGS共发现3类病原微生物,累计检出频次为42例次,其中细菌39例次(包括10个菌属),占92.8%(39/42);真菌2例次,占4.8%(2/42);柯克斯体1例次,占2.4%(1/42)。37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29例,占78.4%(29/37);单纯真菌感染2例,占5.4%(2/37);单纯柯克斯体感染1例,占2.7%(1/37);5例患者同时检测出两种及以上病原体,占13.5%(5/37)。37例患者mNGS和常规培养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37/37)和67.6%(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7,P<0.05);29例单纯细菌感染患者mNGS和常规培养检出率分别为100.0%(29/29)和69.0%(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3,P<0.05)。常规培养、mNGS和MTB-DNA扩增检测诊断骨关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95%CI:0.866~1.000,P<0.05)、1.000(95%CI:1.000~1.000,P<0.05)和0.958(95%CI:0.866~1.000,P<0.05),诊断效能均较好。37例患者均根据mNGS及常规培养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药物治疗,其中28例接受手术干预。随访至2020年4月30日,1例患者死亡。随访3个月后患者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5.5±1.5)×109/L、(41±38)mm/h和(5.0±4.6)mg/L,均低于抗感染治疗前水平[(8.0±2.9)×109/L、(79±42)mm/h和(63±5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6、8.302和6.373,P均<0.05)。结论mNGS对于骨关节感染的鉴别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