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治疗老年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依达拉奉注射治疗)和观察组38例(另加丹红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ADL评分、NIHSS 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老年脑梗死患者丹红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老年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采取丁苯酞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36例患者均为脑梗死后失语病症,入组时间为2019年8月-2021年8月,分组采用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展开,分别采用丁苯酞注射(实验组,n=68)及常规治疗(对照组,n=68)开展临床治疗,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实验组治疗后1周及3周的失语指数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采取丁苯酞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失语病症,优化临床疗效。

  • 标签: 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 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产后会阴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当中,患者接受穿心莲注射湿热敷及个性化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6年一年当中收治的 64例产后会阴水肿患者为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及护理方案的不同均分成为常规组与新型组,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性质的治疗与护理,新型组患者需要接受穿心莲注射湿热敷与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临床疗效。结果:新型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患者,双方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后存在差异( P< 0.05)。结论:在产后会阴水肿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中,给予患者穿心莲注射湿热敷并同时配合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水肿 产后 穿心莲注射液 个性化护理 湿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达尼布联合参附注射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21年9月,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参附注射治疗组、尼达尼布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四组以20% PQ 80 mg/kg灌胃,参附注射治疗组(12 ml/kg参附注射)、尼达尼布治疗组(60 mg/kg尼达尼布)和联合治疗组(12 ml/kg参附注射+60 mg/kg尼达尼布)于染毒6 h后开始每日一次药物干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1、3、7 d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各组大鼠7 d时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肺组织中的含量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染毒组大鼠染毒后血清TGF-β1、IL-1β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联合治疗组1、3、7 d大鼠血清TGF-β1、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PQ染毒组、参附注射治疗组和尼达尼布治疗组(P<0.05);经药物治疗后第7天,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参附注射治疗组、尼达尼布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PQ染毒组减轻,以联合治疗组大鼠肺损伤病变最轻;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大鼠肺组织W/D升高,MDA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FGFR1、PDGFRα、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PQ染毒组、参附注射治疗组和尼达尼布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肺组织W/D明显降低,肺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FGFR1、PDGFRα、VEGFR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尼达尼布联合参附注射可减轻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可能与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抑制TGF-β1的激活及抑制FGFR1、PDGFRα、VEGFR2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相关。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尼达尼布 抗炎 抗纤维化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因为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提高其采收率,人们在石油的开采与分离技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油水的分离特性进行分析,对其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找出其不成熟之处,望为其以后大范围的推广有所帮助。

  • 标签: 高浓度聚驱 液油水分离 特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合理干预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6月开展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研究,将200例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20年7月-2020年6月入组病例(100例)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管理,2020年7月-2020年6月入组病例(100例)纳入观察组,加强临床用药干预。评估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程中应用合理性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或腹腔神经丛毁损联合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简称联合治疗)胰腺癌相关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87例因上腹痛控制不佳入院的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n=48),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B组(n=139),在CT引导下行联合治疗。分别比较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止痛效果、吗啡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口服吗啡剂量分别为(107±34)、(65±23)、(35±12)、(48±18)、(81±25)mg,B组患者分别为(112±37)、(53±17)、(27±14)、(42±16)、(63±20)mg;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口服吗啡剂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周A组疼痛治疗有效率和优良率分别为83.3%和60.4%,B组分别为95.7%和75.5%;术后1个月A组分别为71.7%和45.6%,B组分别为89.0%和67.6%;术后3个月A组分别为48.6%和25.7%,B组分别为72.6%和47.0%;与A组相比,B组疼痛治疗有效率和优良率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1 d相比,A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B组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1周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A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 d内发生率最高,一般在术后7 d内基本恢复。结论两种方案均可有效缓解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疼痛,降低吗啡用量。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和优良率更高,术后应用吗啡剂量更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胰腺肿瘤 淋巴结 腹腔丛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