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7例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8例)和实验组(39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和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6.52,16.38,15.87,16.31,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极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脑损伤是指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脑部受到损伤,可能导致神经发育障碍、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宫内感染是指孕妇子宫内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宫内感染新生儿得以存活,但脑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宫内感染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及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儿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出生体重、孕周等)、感染病原体类型、感染途径、病程经过、治疗方式以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等数据。根据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脑损伤组和对照组(非脑损伤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结果:1. 比较两组间性别、出生体重、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感染病原体类型 宫内感染主要以细菌感染为主,占60%;病毒感染占30%,其他病原体感染占10%。对照组则以病毒感染为主,占50%;细菌感染占30%,其他病原体感染占20%。3. 感染途径 主要为上行感染,即病原体通过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占70%;其他途径如母婴血行传播、产道感染等占30%。4. 病程经过 两组间病程经过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发热、黄疸等症状,治疗后部分患儿症状好转,但仍有一部分患儿出现脑损伤表现。5. 脑损伤发生情况 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脑损伤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非宫内感染组的10%(P<0.05)。且感染程度越重,脑损伤发生率越高,重度感染组脑损伤发生率高达70%。结论:宫内感染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炎症反应:宫内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等,这些因子可损伤脑血管,导致脑损伤。2. 氧化应激:感染时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3. 脑血管损伤:宫内感染时,病原体可能直接侵犯脑血管,导致血管炎、血管破裂等损伤,进而引发脑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脑出血病患治疗中辅以系统护理,对肺部感染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2021.01至2022.03在我院ICU治疗的脑出血病患共计62例,采取数字奇偶法均分为2组,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比对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及再次脑出血各项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ICU平均入住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治疗中以系统护理进行干预,可减少病患发生肺部感染风险,缩短其入住ICU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增加病患对于医疗服务认可度,适宜基层医院借鉴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护理当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对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针对我院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常见的护理风险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相关性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方法,将未实施风险管理作为对照组,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差错发生、医患纠纷发生以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医疗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综合护理中存在不同的护理风险,影响护理质量,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安全,预防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娩是女性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许多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分娩过程和结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分娩期全程心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率、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在孕期接受全程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呼吸训练、放松训练等。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结果:1. 自然分娩率 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2. 孕妇心理状态 实验组孕妇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新生儿状况 实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期全程心理干预能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孕妇及新生的状况。这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stomatognathic system functional exercise,SSFE)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的临床疗效,为TMJOA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至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开口受限为主诉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临床检查及锥形束CT检查诊断为TMJOA的患者60例(64侧关节),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42.6±2.5)岁(33~47岁)。将患者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共分为试验组(30例,34侧关节)和对照组(30例,30侧关节),试验组采用SSFE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上颌进行压膜式全牙列垫治疗。记录每位患者初诊时、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时的颞下颌关节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自然开口度、自然开闭口型和最大开口度(maximal mouth opening,MMO),并对初诊时、治疗后3、6个月的髁突骨质变化进行锥形束CT影像学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3个月和6个月试验组VAS值[(2.90±1.42)、(0.90±0.37)和(0.87±0.2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7±1.94)、(4.17±2.09)和(3.73±2.21)分](F=42.93,P<0.001)。试验组所有患者在SSFE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和特征性的异常开闭口型,SSFE治疗后2周、3及6个月患者开口度分别为(38.69±6.40)、(41.98±5.08)和(43.73±3.76)mm,开闭口型均自然正常;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3及6个月复诊开口度分别为(36.85±6.33)、(37.82±5.85)和(38.40±5.75)mm,特征性异常开闭口型仍存在。试验组患者的开口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F=25.20,P<0.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82.4%(28/34)髁突骨质发生良性改建,17.6%(6/34)髁突骨质无改变;对照组患者髁突骨质均无明显改变。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时锥形束CT评分[(2.43±1.74)和(1.70±1.2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50)和(4.10±1.37)分](F=27.20,P<0.001)。结论SSFE可有效缓解TMJO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异常的特征性下颌运动,促进髁突骨质的正常改建和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对T淋巴细胞(T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CD8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途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0)、Sham+CTLA-4抗体处理组(Sham+aCTLA-4组,n=20)、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n=30)和CLP+CTLA-4抗体处理组(CLP+aCTLA-4组,n=30)。采用CLP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不对盲肠进行结扎和穿孔,余操作同CLP组;CTLA-4抗体处理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腹腔注射CTLA-4抗体50 µg。术后48 h,Sham组、Sham+aCTLA-4组随机取6只小鼠,CLP组和CLP+aCTLA-4组随机取14只小鼠检测脾脏T细胞活化指标CD69的表达;并取脾脏、骨髓和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各组其余小鼠用于观察术后96 h生存情况。②体外实验1:提取健康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别用LPS(1 mg/L)刺激4、8、12 h,每个时间点设置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对照组,检测各时间点CD80的表达。③体外实验2:提取健康小鼠脾脏T细胞,分为PBS对照组、LPS组(LPS终浓度1 mg/L)、中性粒细胞组和中性粒细胞+LPS组,后两组建立中性粒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模型后再给予相应处理,检测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以上述4组为对照,再分别设置CTLA-4抗体处理组(CTLA-4抗体终浓度50 mg/L),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脾脏、骨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表达均上调,T细胞表面CTLA-4表达明显增加〔(9.98±0.84)%比(3.48±0.64)%,P<0.05〕,说明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CD80/CTLA-4途径影响T细胞功能。与CLP组比较,CTLA-4抗体可明显提高CLP小鼠96 h累积生存率(56.25%比18.75%,P<0.05),增加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说明CTLA-4抗体可能会促进脓毒症时T细胞活化,并提高生存率。②体外实验结果:随LPS刺激时间延长,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4 h:(6.35±0.40)%比(3.41±0.40)%,8 h:(8.57±0.64)%比(3.09±0.27)%,12 h:(19.83±1.06)%比(5.16±0.36)%,均P<0.05〕。与PBS对照组比较,单纯LPS刺激对CD4+/CD8+ 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而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CTLA-4的表达明显增加〔CD4+:(4.92±0.30)%比(3.33±0.25)%,CD8+:(4.26±0.21)%比(2.53±0.66)%,均P<0.05〕,与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CTLA-4表达的增加趋势则更加明显〔CD4+:(6.34±0.50)%比(3.33±0.25)%,CD8+:(6.21±0.41)%比(2.53±0.66)%,均P<0.05〕。在PBS对照组和LPS组中,CTLA-4抗体对T细胞分泌IL-2无明显影响。与PBS对照组比较,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能抑制T细胞分泌IL-2(ng/L:1 938.00±68.45比2 547.00±218.00,P<0.05),与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则抑制作用更明显(ng/L:1 073.00±34.39比2 547.00±218.00,P<0.05);而CTLA-4抗体的加入可部分恢复IL-2的分泌。说明中性粒细胞在促进T细胞表面CTLA-4表达后,可能通过减少IL-2生成来介导T细胞功能抑制。结论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可介导T细胞功能障碍,而CD80/CTLA-4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拮抗CTLA-4后,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和T细胞功能明显改善,这可能会成为脓毒症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卧床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提供Braden压疮评分表导向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机率。方法: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22年6月份至2023年6月份,组别:参照组;实验组;每组40位患者。参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Braden压疮评分表导向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为长期卧床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提供Braden压疮评分表导向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的机率,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显微镜下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对我院接诊的41例显微镜下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患者(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分组,对照组(20例,传统围术期护理),观察组(21例,围术期细节护理)。结果:应用后,观察组治疗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而对照组有40.00%,观察组发生率相对较低(Χ2=5.510,P=0.01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则为62.00%,观察在有效率更高(Χ2=4.194,P=0.041);观察组护理一周后、出院一周后FACT-Cx分值更高(t=2.118,P=0.041;t=4.674,P<0.001)。结论:围术期细节护理效果更优,其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并能增强治疗效果,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新型护理方案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孤残儿童护理员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2至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整群抽样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在职孤残儿童护理员236人作为研究对象,用《职业应激指数量表》(OSI量表)和《职业枯竭问卷》(MBI)调查孤残儿童护理员的职业应激和职业枯竭状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应激因素对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发生率为67.37%(159/236);职业枯竭发生率与行为特征、家庭支持呈负向关联(P<0.05);在职业枯竭3个维度中,情感耗竭发生率与任务控制、工作单调性呈正向关联(P<0.05),与角色模糊和工作满意感呈负向关联(P<0.05);人格解体发生率与工作单调性、同事支持呈负向关联(P<0.05)。结论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较为严重,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对职业枯竭的发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