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情况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67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输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凝血指标变化,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7例患者输血治疗后FIB、Plt、Hb、HCT、APTT、PT以及TT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死亡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仅为2.99%。结论产后出血患者给予输血治疗能够获得显著应用效果,但要注意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对输血方案予以及时调整,以此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肿瘤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的1 494例中发生失禁的1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轻度失禁性皮炎13例,中重度失禁性皮炎68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发生中重度失禁性皮炎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营养评分、体重指数(BMI)、入住ICU的原因、PAT评分、Braden评分、愈合时间、失禁性皮炎的转归、原发病的转归、失禁的频率、失禁的类型、失禁的天数等因素,分析失禁性皮炎的发生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T评分、失禁的天数及失禁的频率是ICU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重症患者中PAT评分、失禁天数及失禁频率是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标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脓毒症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该院接收的严重脓毒症患者30例,记录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分析SI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观察干预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复苏12 h、24 h后的ITBVI、GEDVI、SI、CVP、MAP、HR均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同ITBVI、GEDVI显著相关(P<0.05);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技术可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监测,为液体速度治疗及输液管理提供指导,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周口永善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年龄(28.24±3.59)岁,年龄范围为22~39岁,孕周(34.12±0.99)周,孕周范围为30~38周。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4例。单药治疗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药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药物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135.16±7.26)mmHg、(121.27±6.91)mmHg,1 mmHg=0.133 kPa]与舒张压[(88.27±5.87)mmHg、(80.03±5.56)mmHg]均低于治疗前[(154.95±9.42)mmHg、(155.33±9.46)mmHg,(98.16±6.27)mmHg、(98.11±6.24)mmHg],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68.52±10.06)ng/L、(52.35±9.17)ng/L]均低于治疗前[(94.95±11.09)ng/L、(94.98±11.12)ng/L],一氧化氮水平[(746.22±62.11)nmol/L、(929.85±71.16)nmol/L]均高于治疗前[(512.08±36.12)nmol/L、(511.79±35.68)nmol/L],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低于单药治疗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可显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